大唐天将军 第53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哪怕不够死罪,也直接处死!
  因为李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变革派声明,新法用重典,要杀鸡儆猴,震慑天下,以免出现人间悲剧。
  他也向李隆基禀告,李隆基给了李瑄先斩后奏,可处死太守、县令的权力。
  若轮到自己家人犯事,就放一马,这次变法直接缴械投降算了。
  以后也不要再有变法的打算了。
  但李瑄要调查清楚,以免有人陷害李銙。
  不过李瑄有一种预感,李銙很可能真有罪。
  保守派憋了几个月,搞出一个这样的陷害,显得太低级了。
  唯有保守派掌握真正的证据,才敢向李瑄发难。
  亲人犯法,虽然和堂兄李銙不熟,但李瑄心中很不是滋味。
  但李瑄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李适之有好几个兄长,他们都有子嗣。
  以为宰相是后盾,被欲望蒙蔽双眼,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好在今日弹劾的,不是他的亲兄弟,否则李瑄也会没有头绪。
  因为他是人。
  第287章 兵卒包围平康坊
  “李相一身浩然正气,守正不阿,是朝廷的幸事。如果新安令真有问题,李相也不必自责。”
  李隆基听到李瑄信誓旦旦的话后,不再劝说。
  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还得看李瑄自己。
  人常道大义灭亲,可真正能实践的又有几人?
  李隆基只希望新安令李銙只行小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李瑄一番慷慨的话,也让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心里打鼓。
  从李瑄举例的典故来看,李瑄要公正处理此事。
  但李林甫却不以为然。
  因为斗谷於菟只是刑罚了族人,而未杀死族人。
  看“三北直躬”就知道,楚国偷一个羊就要处死,贵族所犯之案,真会比偷羊的罪小吗?
  李林甫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李銙的罪证,按照李瑄的准则,这种罪责足以处死。
  李瑄说得好听,但面对这样的事情,谁都会没头绪。
  再怎么说,李銙也是李适之的从子。
  李瑄在受到内外部的压力,难免会动恻隐之心,产生私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