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0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工部侍郎陈希烈硬着头皮出列反对道。
  他还是老生常谈的话,把德才兼备挂在嘴边。
  “难道德行要到贡院考试时才查明吗?在报名之前,就应该调查此考生德行。而且陈尚书所言实属危言耸听,难道进士及第,明经及第,就没有贪官污吏了吗?”
  李瑄驳斥陈希烈道,认为陈希烈之言不足为依据。
  “启奏陛下,糊名之后,考官阅卷犹如盲人摸象,全然不知考生之来历,若此前有大才早已闻名遐迩,却因糊名而错失,那我朝岂不是错失真正贤能。再者说,若有士族精心培养的大才,因糊名与那普通学子一同竞争,对他们士族而言也是不公啊。”
  礼部侍郎李岩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辩解。
  他这种歪理,竟然让许多大臣窃语认同。
  “亦是荒谬之论。真正的大才,如果通过考察难道不能直接举荐为官吗?像之前我为朝廷举荐的高适、杨绾,他们有才,朝廷亦可任用。再说士族培养人才的言论,如果真是大才,会不被录取吗?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在陛下的英明神武下,难道还能漏过管仲、萧何吗?”
  李瑄亦不认同李岩的话。
  他用司马迁的锥处囊中,其末立见来说明是金子总会发光。
  不要总搞一些歪门邪道。
  “启奏陛下……天后朝出现糊名,早已取消,说明糊名制是不可取的,请陛下三思。”
  刑部侍郎萧隐之也出列说道。
  他们还想依靠李林甫的权势,对付李瑄。不能让李林甫孤军作战,失去信念。
  不过萧隐之不打算和李瑄辩,他只是请求李隆基。
  因为李瑄的嘴太厉害,动不动损人、怼人,引经据典。
  并且总是站在道义之上。
  这样的套路,大臣们从未见过,只能避其锋芒。
  第273章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辩驳的大臣,皆不提誊录。
  因为誊录的出发点太好,无法质疑誊录,所以他们都拿科举糊名说事。
  “启奏陛下,公平取士乃是科举之根基,糊名之法和誊录之法可先在明年科举试行,以测试糊名和誊录制度下,与以往有何不同之处。关于德行考察之事,可后续再议如何完善补充,务必使我大唐科举既能公平公正选拔有真才实学之士,又能兼顾德行操守之考量,为我朝江山社稷选出真正的贤能之才。”
  李瑄也向李隆基一拜,说出一个折衷的想法。
  只要能试验一次,他就能保证将两法推行下去。
  “啪啪啪……”
  李瑄话音落,裴宽以笏击掌,表示赞同。
  紧接着席豫、吴兢、李岘、杨慎矜、杨璹等大臣迎和。
  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的官吏,大多数都迎和李瑄的话。
  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曳白”和“野无遗贤”,科举糊名有待商榷。
  这两件事情朝野非常不满,连士人都知道,如果大臣弄权,他们家世即便再好,也无法进士及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