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50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妥协,他相信地方官吏会把奏折像雪花一般传递过来。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地方官吏,坚定自己的底气,抗住豪族的压力。必要的时候,出动郡兵县卒镇压。
  “就由李相所说去做!”
  李隆基赞同李瑄的话,以免更多县令随波逐流。
  “陛下,臣觉得三原令没有过错,仅仅是芝麻大的小事就罢免三原令,以后天下的官吏,将不会心服。”
  礼部侍郎达奚珣出班向李隆基一拜,请求收回成命。
  “此为夏虫疑冰之论。常平新法的消息已传递至整个京兆,那些多县令都未有上书,只有他奏书朝堂,这不是无能是什么?自古朝廷免去治理灾害不利的官吏还少吗?新法的实施,地方官吏要如面对天灾一样严谨,意志不坚定的官吏,就是违抗陛下的旨意,为什么不能免职呢?”
  李隆基看过来的时候,李瑄立刻开怼达奚珣。
  达奚珣一时语塞,不敢开口,躬身退去。
  众臣心中一凛,如此地方官吏,就必须镇住豪强大族。
  安抚也好,威慑也罢,总之不能让地方官吏胡闹,让常平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常平新法威胁不到豪强大族的性命。
  只能牺牲豪强大族的利益。
  从正义的方面去讲,扼制土地兼并,是利国利民的大势,豪强大族是私心在作祟。
  “启禀圣人,臣有本奏……”
  日常事务处理完毕后,李瑄又向李隆基拱手。
  “李相请讲!”
  李隆基知道李瑄所说是什么。
  “科举至今已经一百多年………然臣觉得科举还有不少漏洞,徇私舞弊的现象,《吕氏春秋》上说: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当弥补漏洞,让科举天下文人士子心服口服……”
  “是以,臣提出两策,科举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科举糊名制度是为……”
  李瑄正式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提出完善科举的策略。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文武百官联想到刚发生不久的“野无遗贤”。
  科举糊名制度和誊录制度,明显是在针对李林甫。
  这是把李林甫的丑陋公诸于众,按在地上羞辱。
  当然,也有士族出身的官吏,心中一阵不舒服,正是因为科举不糊名,他们才因此得利。
  大家名字显露,士族总比寒门多一些机会。
  差不多的水平,一个姓氏决定命运。
  不过大臣们来不及深思,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林甫。
  此时李林甫被气得七窍生烟,他的胸口剧烈起伏,险些一口老血喷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