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6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长安城中,最近两日会很忙碌。
  因为李隆基的寿诞即将到来。
  千秋节始于李隆基,从开元十七年,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百姓已经习以为常。
  文武百官,诸郡太守,都想方设法寻找奇珍异宝,以图送入长安。
  如果自己的宝物,能让李隆基高兴,升迁就会有望。
  安禄山为他“干爹”的寿诞,特意携带贵重的礼物,从范阳跑回来。
  一般的太守,不能擅自离开,只能委派官吏到长安。
  是以长安城外,九道车马,青绿衣袍,络绎不绝。
  原本应该是商人的通道,现与他们为伍的,是穿着绿色、青色官袍的官吏。
  有的骑马还好,有的直接架着马车。
  使九衢之内,麻衣如雪的赶考文人很不自然。
  进京赶考的文人,多是青年热血,满怀雄心壮志,看到的却是这番景象。
  也给杜甫造成很大的冲击,这也使他产生一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念。
  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是无比伟大的抱负。
  杜甫想辅助君王,使之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进而实现国家风尚的敦厚朴实。
  大唐权贵的穷奢极欲,很快就会与杜甫的理想碰撞。
  ……
  秋风清,清月明。
  在宋国公后花园的桃树下,李瑄单独与安思顺交谈。
  “安将领当副使屈才,我准备奏你为朔方节度使,你做好准备吧!”
  李瑄与安思顺畅聊的时候,突然说道。
  “李帅您为大使,我怎么敢犯上呢?”
  安思顺受宠若惊地说道。
  “朝堂上你也看到了,我的志向已经不在边疆,我即将卸任节度、支度、营田、采访、押蕃等使。你好好干吧!大有可为。”
  李瑄向安思顺安抚道。
  “李帅之恩,末将没齿难忘,在我治下,一定会遵从您的指令,必要的时候出兵为您打击豪强。”
  安思顺激动不已,连忙向李瑄拜谢。
  节度使,为“上将”。
  胡人从军,一生追逐的,就是上将之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