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46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要这勋章制度,不被李隆基玩坏,绝对可以增加边军士气。
  但在“君轻爵位,人觊贵宠”的风气下,李隆基为了面子和虚荣心,以后很可能会授予更多的玉麟勋章。
  勋章授予完毕后,众人退回座位上。
  开始日常的朝参。
  在左右相将中书门下的事务汇报以后,李隆基特意向李瑄询问青海、柏海、九曲、洮阳、积石五郡的发展计划。
  “启奏陛下,新开拓五郡,面积数千里。然当今五郡除了军队,大部分为胡人。只有迁徙汉人,开垦荒地,才为长久之计……”
  “臣建议迁河南、河北等诸郡县难民和无地、少地的百姓,到五郡耕耘。如此,不下十年。青海、九曲五郡就会如汉代开拓的河西四郡一样,永远扎根在华夏,此为无量之功……”
  “不过迁移百姓时要准备妥当,粮食、帐篷,最好在春天时迁移。”
  “为吸引百姓背井离乡,朝廷要许诺每家每户到陇右后,可得多少地,以每邻共用耕牛一头,每户分母羊两只。农具、基本生活用具,朝廷分发。发动河陇边军,砍伐树木,开凿砖石等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要求。”
  “数千里迁移,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所以当列为国家大事!”
  李瑄出班向李隆基禀告道。
  为河陇迁移百姓,是他入朝堂要做的大事。
  哪怕是盛世,天下间依然会有不少难民。
  他们因为天灾人祸,无地无房,有的被豪强吸取,有的依旧吃草根,啃树皮,四处流亡。
  李隆基也知道土地兼并下的惨烈,他在开元二十四年下诏《听逃户归首敕》:“黎甿无业,户籍无人,忍辱负重,迁居他乡,仆役领取俸禄,苟且偷生”。
  让地方的官吏放百姓迁居他乡,苟且偷生。
  可一道诏书,并没有止住土地兼并,反而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开元后期李隆基贪图享乐,很多事情都被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以为难民已经变少。
  不论哪个朝代都会出现大量难民,街头都会有乞丐,这无法杜绝。
  李瑄的话音一落,朝堂上一片哗然。
  李瑄的话其实是非常公道公正的,但让许多大臣不满。
  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
  如果李瑄把他们,和他们亲族的佃户给弄走,谁给他们种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指望他们的子嗣去耕种吗?
  地再好,如果无人种,将来必重归荒地。
  看李瑄的架势,怕是要迁几十万人。
  第254章 朝堂的争辩,再兼三使
  “启奏陛下,臣认为迁移百姓要慎重考虑。河北道、河南道的耕地,足够百姓耕种。如果大量迁移,会使许多良田变为荒地。而天水王所设新郡,皆是苦寒之地,粮食不振,何必舍本逐末呢?”
  礼部侍郎李岩没有忍住,向李隆基启奏,劝说的意思很明显。
  “启奏陛下,李侍郎说的不错。几千里携老扶幼,对百姓所伤更甚其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