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4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似繁琐,参与这件事情的,只有李林甫的一个探子和一个伪造“籍牒”的小吏。
  那伪造“籍牒”的小吏,已经被李林甫杀死。
  那探子不久前回长安时,李林甫派人过潼关后将其杀死,尸体已经掩埋。
  毕竟在太原城中,一定会有人看到奴仆和探子在一起。
  再说奴仆的尸体已经腐烂,李林甫相信就算李瑄回到长安,也束手无策。
  在李林甫的煽动下,李隆基认定不论如何,也不能再相信王忠嗣。
  恰在此时,济阳别驾魏林的奏折送达。
  李隆基看后勃然大怒。
  而安禄山的奏折也如约而至,让李隆基觉得王忠嗣有这样的意图。
  他将刑部侍郎、大理寺卿、御史中丞叫来一顿训斥,让他们加大力度审讯,尽快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
  什么是满意的答复?
  其意不言自明。
  他们再去仔细研究案子,与此同时,李林甫让依附他的官吏,去构造罪证,向三司“告发”王忠嗣。
  王忠嗣从威名赫赫的两镇边帅,变成一个破锣鼓,是个人都能跳出来锤一下。
  虽不能对王忠嗣严刑逼供,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让王忠嗣心神几近崩溃。
  他请求见李隆基,但李隆基拒绝见王忠嗣。
  有同情王忠嗣的大臣,却不敢求情。
  刑部侍郎和大理寺卿,都不是李林甫的人,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只能跟着御史台去审问王忠嗣。
  谁敢为王忠嗣说情,谁必会因此触怒龙颜。
  李林甫其实并不像表现出的那么淡定。
  他知道王忠嗣不会招供!
  但李隆基迟迟不下令废除太子,让李林甫很郁闷。
  太子一直在东宫,就是不承认奴仆是他派到太原的。
  太子府的奴婢、属吏,皆表示那奴仆只是一个小杂役,平时看不见太子之面。
  太子怎么可能将这小杂役派往太原呢?
  李隆基在一次朝会后,又以此问李林甫,好在被李林甫搪塞过去。
  他甚至感觉到李隆基没有废太子的意图,这让他十分惊惧。
  如果太子不被废,现在对太子的伤痛,将来会十倍、百倍,加在他或他的后人身上。
  他第一次感觉,自己看不透圣人……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