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4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瑄视察玉门关的防务、仓库。
  虽然此已不做重城防守,但基本的守卫,却不能懈怠。
  敦煌,虽然面积广大。但出玉门关往西的敦煌郡,就不再是汉人的地盘了。
  在西域虽有汉人移民,但胡人更多。
  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度,远远不如河西走廊。
  河西道,不仅仅是河西走廊五郡,还包括出阳关、玉门关后伊吾郡(今哈密),交合郡(今吐鲁番)。
  但是河西节度使诸军、诸守捉,没有一兵一卒驻扎在出玉门关后的半个敦煌郡和伊吾郡、交合郡。
  那里的胡人,高度自治,有自己的兵士,只需要按时缴纳税收即可。
  “安将军,据说商人对出玉门关到高昌,出阳关到龟兹的道路,又爱又恨。荒原与沙漠,成为许多商人的坟墓。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这片荒原沙漠上,设立数十个戍堡,一戍五十人到百人,将通畅的商路彻底打通,让商人没有顾忌地入大唐,你觉得如何?”
  出玉门关后,李瑄策马在茫茫沙漠上,这里偶尔有个驿站,且驿站相隔甚远。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安元贞。
  “李帅如此,确实能吸引更多商人到河西。但当前我玉门军人手不足,连一条道的戍堡,恐怕都无法建立。”
  安元贞向李瑄回答道。
  建立五千兵力的戍堡群,难道只需要五千士兵吗?
  肯定不是!
  特别是沙漠中的戍堡,日常的生活用品,物资,水,运送的时候都很麻烦。
  最起码还有一支五千人的车队,不断地为这些戍堡提供水、粮食等物资。
  而且这些戍堡建设起来,也颇费功夫。
  这也是大唐没有彻底将荒原沙漠打通的原因。
  “有些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安将军做好心理准备,我会筹划一番。”
  李瑄目光直视西方。
  他知道,按照历史。安史之乱后,华夏将永远失去中亚,来自西方的一位“神”,将永远停留在那里,教化那里的人。
  现在中亚许多人说汉语,学汉语,懂儒术。但浩劫过后,白发孤城,人们会忘了那字正腔圆的语言。
  哪怕是西域,也会在很久很久才能收复。
  所以李瑄要将西域与河西走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便日后经营和计划。
  “遵命!”
  安元贞听从李瑄的安排。如果那样,他的兵力又要增加不少,职事官等级也会提升。
  所以他求之不得。
  李瑄与安元贞又绕着沙漠荒原到阳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