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瑄要的就是让盛玉亮狗急跳墙。
  在这敦煌城中,盛玉亮哪怕联合豪强,也不如玉门军强大。
  “李帅有计划,属下就放心了。只是您本不用成为苍鹰郅都,就能威望天下。为何不考虑一下后果呢?”
  颜真卿咬了一口胡饼后,忍不住向李瑄问道。
  连圣人都不愿意与天下豪强为敌,李瑄却这样做,会引来无尽的麻烦,将来举步维艰。
  不论李瑄去哪一地,豪强很容易反抗李瑄。
  他已经听说有豪强卖掉土地,迁徙离开河陇。
  这是李瑄手握十几万兵马,如果李瑄没有军权在手,这些豪强会把李瑄撕碎。
  “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普通百姓的生死,决议不在官府,而在豪强。佃户如同奴隶,又如豪强的私兵,他们迟早会直接影响到朝廷,让山河破碎。将来不是大泽乡雨夜中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广宗城外的齐声怒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豪强已成为附骨之蛆,如果不除,天底下将没有土地。从汉代的镜子,能看到朝代的兴衰,殷鉴不远了。我宁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改变……”
  李瑄将胡饼吃完后,娓娓向颜真卿回答道。
  “古代没有人做过您这样的事情啊!怕没有借鉴,出现不可预料的结局。”
  郅都的结局,是被窦太后冤杀。颜真卿觉得以李瑄的天资,不该是这样。
  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开疆万里。
  而李瑄的思想和政治抱负,从不是赫赫武功。
  “诸葛亮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纵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我也不曾缺失。如果只是像刘宠、黄霸那样,带着清廉的名声流芳百世,那有什么意义呢?朱云折断栏杆,比干劝谏而亡,已经有人去做了;姚崇、宋璟那样的名相,又太多太多,无非救时宰相罢了;像尉迟恭、程知节那样战场上杀几个人,真算是勇敢吗?如卫青、李靖那样立下不世之功,真是我的追求吗?如果有一天我死了,绝对不是战死沙场,应该如商鞅那样被车裂而死,像李悝一样自杀而亡……”
  “我就说这么多了,即便以后不曾有人帮我,这也是我的愿望。”
  李瑄说完后,摆了摆手。
  这是他的心里话。
  他不当清官,不当谏臣,不为名相,不为猛将,不做军神。
  他的存在,就是争取到至高权力,进行改变。
  豪强,是他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汉初因为无为而治,使天下间滋生许多豪强。
  但唐代不同。
  初唐三大根基:均田制度,租庸调,府兵制。
  均田制的核心是将无主土地按照人口数分给平民百姓耕作,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种者所有。
  那些大族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和防止土地过度集中。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基础推行的赋役制度。
  租指的是田租,即每年要纳粟二石。
  庸是力役,即每年替朝廷服劳役二十日,也可用物品折抵役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