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难得不敢夹带私货,推荐一个他认为非常厉害的将领。
  “我相信王将军的眼光,我会向朝廷举荐荔非元礼为河源军使。”
  听到这个名字后,李瑄非常高兴。
  历史上还有一个叫荔非守瑜的名将,不知道和荔非元礼是何关系!
  李瑄喜欢冲锋陷阵,所以对王难得、南霁云、张兴、荔非元礼、荔非守瑜这样既忠心,又勇猛的将领异常青睐。
  和王难得一番交谈后,麾下佐吏向李瑄禀告:“李帅,有一名士人献诗求见。”
  李瑄接过献上的诗。
  许多文人都向他献过诗,但李瑄不可能都给职位。
  如果觉得诗写得不错,召入讨论一番,觉得有才,可以举为幕僚。
  “此诗很巧……天宝二年进士第一名,刘单!”
  李瑄缓缓读一遍所献之诗,虽然献诗都有拍马屁的意味,但诗与诗的深度和艺术差距很大。
  去年的科举状元,竟然献诗入幕。
  李瑄记得刘单还是一个画家,历史上在安西当过节度使的判官。
  “请他进来吧!”
  李瑄向佐吏吩咐一声。
  刘晏还不知应不应他的邀,就算应邀也无法确定什么时候到任。
  如果可以,李瑄想给一个刘单一个判官名额,让他帮自己处理日常事务。
  否则一旦出征,连个留后的都没有。
  第114章 幕府班底
  “拜见李帅!”
  刘单入府衙正堂后,恭敬向李瑄一拜。
  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才为状元第一。但科举进士,也并非平步青云,只是有基础而已。
  因为科举是举士,“进士”,是成为士。
  刘单还要进行三年的守选期,到时候通过吏部铨为文官,或者通过兵部铨选为武官。
  许多文人早早中进士,却在铨选上一直不合格。
  选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蚁聚。这是对文人求官的情形描述。
  太平盛世,文人们无不渴望官职,但士人太多,数十人可能竞争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吏。
  别说进士。连门荫入仕都要排队。
  以往父祖五品官,子弟萌荫。现在祖辈当过三品以上职事官,才能为后辈寻一个好差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