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15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近圣人应该会提出封李瑄为上将的事宜。
  就看韦坚如何去做了。
  有李适之的提醒,韦坚恭敬告退。
  他现在是宰相,比之前更有顾虑。
  七月初的朝堂上,李隆基终于就李瑄晋升为节度使而议事。
  朝会日常结束后,李隆基主动提及:“宋国公致仕后,兵部尚书之位空缺。朕准备将陇右节度使召回长安,任其雄职,诸位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一部分臣子惊诧。将皇甫惟明调回来任兵部尚书,谁来接替陇右节度使的位置?不会是让年仅十七岁的李瑄继任吧?
  还有一些亲近李隆基的官吏心如明镜,他们知道李隆基一直想让李瑄上位,帮他开疆扩土。
  此举用意不言自明。
  “陛下英明!”
  对于皇甫惟明当兵部尚书这一点,没有人反驳。
  韦坚带头向李隆基拜道。
  “皇甫将军离开后,陇右节度使空缺,朕心仪副使李将军继任大使、支度大使、营田大使。统筹陇右军,面对日益强盛的吐蕃。”
  这一次,李隆基说话更加强势,仿佛认定李瑄该继任节度大使。
  “启禀陛下,李将军虽军功显著,但年纪尚轻,不应该直控大军,否则恐有遗患。”
  一名监察御史起身向李隆基劝谏。
  “启禀陛下,自高祖、太宗建立国家以来,从未有过十七岁为上将的例子,这不符合制度。”
  礼部侍郎也出列拜道。
  “启禀陛下,虽李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未验证指挥多军的能力,如此轻易统帅大军,恐酿成差错。”
  “启禀陛下,李将军在军旅,应熟悉诸军,增加阅历,联合致胜后,再统领大军。”
  “启禀陛下,李将军现不足以权以大军,应选经验丰富者,充当大使。”
  “启禀陛下,现在任李将军大权,无异于拔苗助长……”
  ……
  片刻时间,就有数十名文武大臣出来劝谏李隆基收回成命。
  像是商量好一样!
  大唐皇帝虽有力排众议的例子,但大多时候,都会听从大臣们的建议,特别是如现在一般,这么多人出来反对,看起来还有止不住的趋势。
  在李隆基脸色变化的时候,韦坚起身到案前拜道:“启禀陛下,臣认为李将军军功已足,且谋略勇武俱全,文学才能皆在,能胜任一军。李将军的功绩传遍天下,无人不服,聪明的人,都应该像陛下一样,去认可李将军。那些阻挠李将军为将者,像是在阻挠军功一样。”
  韦坚一番话杀人诛心,斥责那些臣子阻挠军计。
  这些人都和他不对付,八成是被李林甫授意。
  韦坚很希望皇甫惟明能调任兵部尚书,来帮他缓解朝堂上李林甫的压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