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开元中期,李隆基为赏赐在苦寒之地戍边的朔方士兵,下令宫女制作棉衣为将士御寒。
  李隆基皇宫内的宫女数量,可谓是前无古人。她们怀揣梦想进宫,可能终生未见皇帝一面。“宫怨”也因此而产生。
  宫女嫔妃们心怀幻想,不再留恋宫中的富贵,精神上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浪漫和憧憬。
  在制作棉衣的时候,一名宫女非常有文采,她写一首无名诗,缝入棉衣中,大胆地向可能得到这件棉衣的士兵求爱,并认为这名士兵是她的有缘人。
  但诗的末尾也说了:今生她只能在宫中渡过,来世再与君结为良缘。
  而得到这件棉衣的人,正是当时还是小兵的陈回光。
  陈回光很害怕,将此诗交给当时的节度使李暹。
  李暹在回京的时候,又将此事禀告给李隆基。
  李隆基让宫中传阅,写诗的宫女主动承认,并请求赐死。
  宫女一生关在笼中,未有皇帝允许,不得出宫。
  唐中宗时期,李显心血来潮,允许宫女在上元节出宫看花灯。
  当再召回宫女时,发现已经少了三千人。
  足矣证明宫女们深困高墙后,对自由的追逐。
  但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并不是昏聩的皇帝,有包容之心。他怜悯这名宫女,并将她嫁给陈回光,得以今生结缘。
  而这无名诗,也因此被称为《袍中诗》,在边塞广为流传。
  “为表圣人的恩德,陈将军以死报效,每战必先。短短十余年,就累功为将军。”
  最后,管店博士告诉李瑄陈回光在边塞人尽皆知的原因。
  这传奇故事,足矣让平民出身的小兵,视陈回光为偶像。
  李林甫以此,把李瑄的名声,搞得声名狼藉。
  事已至此,李瑄只能另想他法他。
  现在想把陈回光再调回来,是不可能了。
  “多谢告知!”
  李瑄向管店博士道谢一声,结账离开酒肆。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李林甫还有后手。
  他在王忠嗣的心中,已经留下不好的印象,做事的时候,需更加谨慎。
  当天晚上,李瑄与罗兴骑马到来鸣沙县的鸣沙渡口,这里是一个军事渡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