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2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开元二十六年,更是敕令“里别各置一学”。
  但想要将学院置于里,困难重重,其中书籍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盛唐学风很盛,“垂髫之倪,皆知礼让”,军中也多有识文断字者,但远远未达到所有良家子可以上学的程度。
  当今盛唐的雕版印刷只存在于长安、洛阳,还是以印刷佛经为主。
  “自是知晓。但雕版想印纸成册,需雕刻几十,乃至上百块木板,还要技艺精湛的匠人,耗时耗力。常有雕版在雕刻中损坏,前功尽弃。”
  高力士摇头说道。
  在二十年前,李隆基亲自御注《孝经》,并要求每家每户都收藏一本。
  当时高力士监督《孝经》的雕版,费多大力气,他最清楚。
  “若设立官吏,花费十年时间去培养匠人,书籍成册,绝非难事。”
  雕版印刷是必然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是大势所趋。
  “圣人虽重视读书人。但天下书籍如南山的松树一样多,总不能是本书,就雕刻几套雕版?”
  高力士还是微微摇头。
  四书五经即便刻数百套雕版都无所谓,可以下发至郡县。
  但一套新的雕版诞生,需要重新考验匠人的手艺。
  “我想出一种新的印刷方法,高翁只要将新的印刷术弄出来,您就是如蔡伦一样的贤人。”
  李瑄吊到高力士胃口,趁机说出自己的目的。
  活字印刷术!
  年岁已高的高力士,不是无欲无求的人,他也在乎身后事,和自己的名声。
  而名垂青史,将美名流于世,是高力士最大愿望。
  李瑄要借高力士之手,将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普及。
  只印刷几种书,活字印刷效率比不上雕版印刷。
  如果印刷成百上千种书,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印刷的速度和效率。
  而且雕版印刷费时费工,一本稍厚的书,必定要几年时间雕刻模板。
  活字印刷灵活性更高,只要提前烧制活字泥,多备一些常用字,随时可以根据书籍内容排字,实在是生僻字,用木块雕刻后代替。
  以大唐如今的造纸业,可以大范围实施两种印刷术。
  “明日我不当值,会回兴宁坊府邸,届时扫榻以待,请七郎光临。”
  李瑄在出宫的路上,向高力士讲解活字印刷术,包括烧制活字泥的方法。
  这并非很难的手艺,只要有这种概念,很容易完成。
  高力士是聪明人,用李瑄口中的“活字泥”代替雕版,绝对可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