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高瑾玉见她这般执拗顽固,心中顿时就堵得慌,好像有一股气憋在胸口,刚才那满心欢喜的喜悦之情瞬间消散。
  朱宝贞态度仍旧恭敬,诚恳地说:“太后,微臣从科举上一路考上来,深知普通士子艰辛不易。读书人穷其半生,历经十载寒窗,所求者不过是在科举场上凭借真是才学一展抱负,以求功名。”
  见太后面色稍缓,朱宝贞又说道:“如今虽说开设女科选举是为了给宫内找些有才能的人。可要是一开始就因为太后您坏了规矩,开了徇私舞弊的先例,日后各家皆可依样效仿,随便把自家亲眷往宫内送,如此一来女科选举的意义也将丧失,沦为各方势力安插私人的工具,又怎么能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女子,为大周效力?”
  听了这些话,太后深深地望着朱宝贞。
  朱宝贞以真才实学高中状元,自是坚定地守护科举之公正,绝不愿见其蒙尘。
  她这般行事,足以表明她秉持公道,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屈。
  太后心中对她又高看了几分,这样德才兼备的人,若能收为己用,日后必定可为自己的谋划与布局发挥极大的助力。
  高瑾玉心中暗自思量,朱宝贞既已与公主有了婚约,往后便算是自家之人了。
  “哀家也不愿在此事上过多的为难于你,让她们在科举之时前去应试便是了。”
  朱宝贞赶忙行礼,口中称道:“太后英明,微臣感激不尽。”
  太后微微抬手,示意道:“若无其他事务,你便退下吧。”
  朱宝贞原本打算去皇上那里,将在太后这儿所发生的事情禀报给皇上。
  可念头在脑海中一转,她便转身离宫,去处理各项差务了。
  永寿殿内,时嬷嬷轻步走到太后身旁,低声回禀道:“太后,朱大人自离开永寿殿之后,未作丝毫耽搁,直接就出宫去了。”
  太后手中轻轻翻着书卷,听完时嬷嬷的话,喃喃道:“她竟然没去找皇帝。”
  时嬷嬷脸上满是恭敬之色,继而轻声说道:“莫不是因太后您的一番言语,朱大人听进了心里。朱大人与皇上虽说亲近,可又怎比得上与太后您的情分深厚。待日后朱大人与公主殿下有了子嗣,与您的关系便愈发紧密了。朱大人家中无父无母,所能依靠仰仗的唯有太后您。皇上所能给予朱大人的权势与地位,太后您皆能给予,且能给予更多,如此情形之下,她又有何理由不听从您的旨意。”
  时嬷嬷所言确实有其道理,试想若换了其他年轻人成为驸马,面对一个连朝堂都难以掌控的皇帝,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听从。
  可朱宝贞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秘密一旦被太后察觉,必定是性命不保。
  到时候唯有皇上会竭尽全力保全自己。
  当下太后与高太傅联手把控朝政大权,官员之间结党营私之风极为严重,若不革新这股陈腐的风气,大周上下必然会腐朽衰败陷入绝境。
  陛下心怀大志,她自是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全心全意地追随。
  朱宝贞与公主的婚事确定在半月之后举行。
  高瑾玉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定下婚期,缘由有二。
  其一,出于对女儿赵禅的考量。赵禅心中仍对燕君烨有所挂念,这绝非好事,为绝后患,便挑选出一个良辰吉日,通过这桩婚事,让赵禅断了对燕君烨的念想。
  其二,朱宝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其才情与能力皆入她的眼中。她要早些将朱宝贞攥在手里,为她所用。
  赵禅得知这一消息后,满心皆是不愿,竟然起了私自离宫出走的念头。
  知女莫若母,高瑾玉对此早有防范,早就派遣人手将赵禅看守得严严实实,毫无出逃的可能。
  赵禅无计可施,心中只盼着能与朱宝贞见上一面,说服朱宝贞放弃做驸马。
  可朱宝贞事务繁忙,除了进宫面见陛下寥寥数次之外,根本没有闲暇时间。
  这段时日,朝堂之上风平浪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