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段日子与其针锋相对的李邦彦反驳道:“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好不容易对面议和,你难道要冒着让官家、百姓受苦的风险也要硬撑吗!我看你就是放不下手里那点权,自甘沦为大宋的罪人!”
  李纲怒极,当场就与李邦彦对喷起来。最后还是赵桓站出来当和事佬,他虽然心中也烦透了李纲,但按照帝王之术,表面的平衡还是要做的。不过态度上,已经十分倾向主和派。
  李纲看懂了天子的言外之意,心中失望至极,但还是表示,倘若真议和,一定要让自己去金帐内谈判。
  赵桓担心李纲的臭脾气惹金人不高兴,于是找了个借口,“李卿身负守城重任,国家安危,系卿一身,岂可离开?至于和谈人选,朝廷自有主张。”
  李纲没办法,只得含恨点头。
  结果不出所料,宋朝派去的使者见了完颜宗望,被其气势所迫,根本说不话来,只能答应对方的全部条件,回来复命。
  而当百官们看到金人提出的要求后,顿时陷入了更大的绝望中。
  完颜宗望一共提出三点:
  一、给金军金银五百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
  二、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三、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这条件堪称苛刻到极点,先不说这些年太上皇穷兵黩武,朝廷根本拿不出这些财物,就单论割地,现在太原众将士可还抵御着金兵西路的一轮轮猛攻。人家在前线给国家卖命,朝廷转手把他们卖了?
  况且金军要的这三个地方,都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所代表的意思很明显,之后他们一定还会再次伐宋,至于最后的人质更是无稽之谈。
  朝中只要是长脑子的,都强烈反对这些条款。李纲更是跪在朝堂上不起来,表示皇帝一旦答应,他就当场撞柱殉国!
  赵桓被吓了一跳,连忙安抚道:“何至于此,指挥调度军事还要靠你,有事咱们从长计议慢慢商量。”
  之后说了一大堆软话,将李纲忽悠到前线,然后等人一走,立刻召集李邦彦、白时中这些主和派,打算答应金人的全部要求。
  经过这段时间的“苦日子”,赵桓已经彻底吓破了胆,只要别当亡国之君,让他做什么都行!
  不过嘛,其他条件倒还好说,金银财宝,可以先打个欠条慢慢筹备,只是送到金军那儿的人质却不太好办。
  宰相人选,李邦彦白时中两个自然是不可能去,但朝廷还有几位少宰,其中一个叫张邦昌的,在朝中没什么根基,赵桓也不怎么喜欢,便打算将其派过去,要命的是亲王。
  太上皇贪花好、色,光是还活着的儿子,此时就有三十多个。
  赵桓看着手中的名单,有些犯难,该选谁去好呢?
  第62章
  赵桓当太子的时候就不显山不露水,与大多数兄弟都关系平平,从个人情感角度,选谁都差不多。但可别忘了,在江南可还有个“小朝廷”,万一此事做得不顺老爹心,那之后可就麻烦了。
  万幸的是,他的担忧并未维持太久,因为有人主动来请缨了。
  太上皇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得知此事后,跑到皇帝跟前,表示自己愿意前往。
  赵构是少数与赵恒关系还算不错的弟弟,赵恒下意识阻拦。
  然而赵构却摇头道:“金国那边是铁了心要求亲王作人质,臣第为宗社大计,难道能推辞避让吗?只望阿兄之后励精图治,救我出苦海。”
  赵构今年才十八岁,尚在天真的年纪,为人也比较自负,因着养在深宫,也不知做人质过得是怎样的日子,见朝廷有需要,便毛遂自荐去了。
  赵桓非常感动,觉得弟弟帮了自己个大忙,保证日后一定将他带回来。
  于是最终,康王与少宰张邦昌带着部分金银牲畜,寻了一个清晨,趁着大部分百姓还没睡醒,跟做贼一样跑到城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