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1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了,工作交接还是要做的,另外家人行李也要搬取,因此过完年他们还是要回去一趟的,然后才会去新的衙门就任。
  雁来直接将李贺抓去填了翰林院的空缺。
  雁来满意了,但翰林院最后那位没什么名气的学士,却是有些惴惴不安,忍不住找到李绛,询问自己是不是应该主动辞官。
  他们都很清楚,之前雁来留下了四位翰林学士,并不是对他们满意,只是不想无端黜落朝廷官员,但她迟早都会用更合自己心意的新人替换掉他们。
  只是本来不会这么快,但谁能料到会有人犯蠢呢?连累得他也跟着不安生,不敢再继续占着这个位置。
  李绛让他不必多想,不过私底下还是对雁来说了这事。
  雁来想也不想地道,“让他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东想西想。”
  李绛笑了起来,“臣也是这么说的。”
  只要能顺着这位殿下的规矩来,她就是个厚道人。
  要是让那些因为天兵的存在而苦不堪言的人知道李绛的想法,一定会觉得他疯了,但李绛是真的这么想。
  他现在每个月的谏纸都用不完了。
  眼看该见的人都已经见得差不多,雁来本以为年前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了,没想到尚黎谢紧赶慢赶,居然真的在新年之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安。
  这就不是小事了。
  毕竟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吐蕃在西川的五个节度。
  所以雁来得第一时间接见,收下他献上人口图册等物,如此,松州等五个吐蕃节度才算是真正回归了大唐。
  第261章 一个个都是合格的、会自动自觉替她做事的工具人了。
  尚黎谢一开始其实也没那么急。
  但这一路走过来,越是深入大唐境内,他就越是能够感受到两国之间的差距。
  总说吐蕃人在他们从大唐的夺取的地盘上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但吐蕃本土的情况其实也没有好多少。
  吐蕃是个战斗民族,从立国开始,就在不断向外征战、扩张,一开始是青藏高原的其他部落,然后是周边国家,尼泊尔、印度、中亚诸国、西域诸国……
  至于与大唐之间的百年国战,就更不用提了。
  战争需要消耗大量人口和物资。
  虽然打赢了就能掠夺战败方的人口和物资进行补充,而且吐蕃军队作战,也习惯让其他部落的士兵充当先锋,能够最大限度保存核心力量、降低损耗,但打了这么多年,吐蕃也已经有些打不起了。
  不过据尚黎谢所知,大唐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毕竟大唐虽然面积广阔、土地丰饶,可是内斗也更厉害,尤其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尾大不掉,大部分资源、土地和人口都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干弱枝强、忧患重重。
  所以最近这些年来,双方都在“真的打不起了要不直接讲和吧”和“对面好像快完蛋了要不再坚持一下”这两种状态之间反复横跳。
  打又打不起,和又不甘心。
  这才是两国始终僵持,一边互派使者,一边又小冲突不断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尚黎谢才会跑到边境来。
  天兵的到来,打破了原本的平衡与僵持,但尚黎谢一直都只是从别人口中听说天兵的厉害,对于他们究竟给大唐带来了多少改变,他并没有概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