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9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话却是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上。
  越是上了年纪的人,越是不肯服老,尤其是他们这种身居高位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元和一朝的宰相大都很年轻,四五十岁确实也还没到服老的年纪,李吉甫想退了,其他人还不想呢。
  为了这件事把跟雁来的关系搞僵,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既然胳膊拗不过大腿,不如抬一抬手,将精力放到更要紧的地方去,做点正事。
  但当然,这事他们几个答应了也没用,得朝堂上大多数人都认可才行。
  否则就算诏书发下,也只会为人耻笑。
  而这就是需要他们出力、展示本领的地方了。
  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平息事态、达成想要的结果,而不让大多数人心生反感,才是一位宰相的基本功。
  知道雁来正看着,四位宰相可谓是各显神通、手段尽出,有人从坊间舆论入手,有人引高官显贵为援,有人发动起底层官吏,还有人联络了宗室皇亲……
  一夜之间,舆论还是倒转,刚开始占据上风的反对派,逐渐被打得抬不起头。
  而且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之前支持派虽然言辞犀利,但说到底也只是在挑毛病,主要还是占住了李纯以妻为妾这一条。而现在,新加入进来的人则是各种引经据典,还真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之中,翻出了一些类似的案例。
  虽然从古至今,没有帝王离婚的记载,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经常通过联姻来形成政治同盟,而在政治同盟破裂之后,联姻的诸侯之女有时候也会接回国。
  这怎么不算是一种离婚呢?
  《诗经·邶风·燕燕》写的就是卫庄公的第一位夫人庄姜送第二位夫人厉妫的妹妹戴妫(她作为陪嫁的媵妾跟姐姐一起从陈国嫁到卫国)回陈国时的情景,而《诗经》是儒家五经之首,虽然不能说夫子认可这种离婚现象,但至少是不须要避讳的。
  有些牵强,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而且引经据典是这样的,我引用了经典,你就必须也用经典来反驳,除非你能找出夫子明确反对离婚证据,否则就无法驳倒我的观点。
  如果说,这个观点仅仅只是让反对派不情不愿地闭嘴,拼命翻找文献的话,那么接下来玩家提供的一条消息,就不止让反对派心态炸裂,就连支持派也有些接受不了。
  孔子可能也离过婚!
  两边都想把说这种话妖言惑众的人抓出来打一顿,结果一通追本溯源,说这话的人居然不是别人,正是孔子第三十二代孙,贞观年间的大文学家孔颖达,他奉诏与颜师古等人一起编写的《五经正义》,正是科举必读书目。
  关于孔子离过婚的说法,就出自《礼记·檀弓上》中关于“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这一句的正义,“时伯鱼母出,父在”。
  这可是孔氏后人亲自注解的《礼记》,还会有错吗?
  虽说出其实应该是休妻的意思,跟离婚还是略有不同的,但那可是文宣王、孔夫子啊!
  这不分敌我的一棍子打蒙了所有人,一时间,郭贵妃离不离婚的,已经没什么人在意了。
  在一旁看热闹的玩家满意地点头。
  塌房攻击,大获全胜!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封由政事堂拟定,中书门下用印,雁来批红,加盖了天子玺印的离婚诏书,被送到了郭贵妃手上。
  ……
  郭贵妃、不,现在应该称呼她在家时的名字——郭令徽了,郭令徽一生接过不知多少圣旨,但都不如手上这一封来得沉重,捧在手中分量十足。
  从这一刻起,她跟李纯就再无关系了。
  郭令徽曾以为,到了这一刻,自己一定会情绪激动、百感交集,甚至会痛哭流涕也说不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