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2章
  这日是个晴日,头顶艳阳高照,天幕却在扑簌簌落雪。
  “樊公公,殿下怕是得午后才到。”
  玄伦负手而立,长身鹤立在府邸门外的月台阶上,“天寒地冻,候着也是辛劳,不如先由在下引你入府避避风寒?”
  “哪里的话,玄伦大人客气了。”
  为宣圣旨,樊公公这日一大早便焚香沐浴,穿戴整齐,着一身体面吉服,而后携着乌泱泱一大片宫人抵达北境王府,此刻全都在恭敬侯着。
  “奴已在央都等了王爷两个多月,何愁不能再等这个把时辰,与其说是辛劳,倒不如说是咱家三生有幸。”
  能得机会亲临北境,代替天家给战功赫赫的北境王指婚。
  起初时候,樊公公的确将这事儿当做美差。
  两个多月前初来乍到,他先是跟玄伦做了交接,之后带着十七名宫人和三名医师暂居于央都官署,以为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北境王得知宫里来人了,必然再大的事也得先搁着赶回来接旨。
  却不想这一等,竟是从秋日等到了冬天。
  为免无法及时向承德帝和殷贵妃交差,期间樊公公特地书信说明情况,让人快马加鞭送回皇城。
  便是这封信,惹承德帝少有的动了怒。
  半年前皇城封爵宴上,江揽州为拒婚兵部尚书家的千金,曾当众扬言自己身患隐疾,可把帝王一张老脸丢光了。究竟是真患隐疾还是某种托词,大家不知道,承德帝也不知道。
  换作其他皇子如此言行失度,必然会被狠狠申饬,但江揽州自幼流落民间,从被认回那年便是一副人鬼难训的桀骜脾性,偏又出色得很,承德帝索性由他去了。
  但封爵宴后没几天,江揽州离开京师,也不知是谁先传出来的,说北境王其实好男风,有龙阳之癖,还在北境养了不少男宠,才会那么着急往回赶......
  这下帝王坐不住了。
  “隐疾”跟“龙阳之癖”,前者恐他私下**,后者伤风败德,随便一样拉出来都有损皇家声誉。
  但毕竟帝王亲自认回来的皇室血脉,还是手握重兵的北境藩王,仍是有不少世家趋之若鹜争破了头。
  最终承德帝一面气得磨牙,一面让殷贵妃做主,挑了个娘家势力一般,但的确有意江揽州的普通贵女,让其携带嫁妆跟随宫人和医师一道前往北境,至于做妻做妾,由他自己定夺。
  结果樊公公信上意思——江揽州人不在央都,但私底下是有人给他传报消息的,结果明知天家圣旨到了,他却并未及时赶回来接旨。
  换作寻常人,或许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在帝王这里,可解读出的意味就复杂多了。
  被一再忤逆的怒火伴随疑心渐生,然而薛家倒台,大周已无几个拿得出手的武将世家,往后无论戍卫边境还是开疆拓土,都还有用人之时。
  于是一番权衡思量,承德帝倒也没选择打压,而是追加了一道圣旨下来,改之前的由江揽州自己定夺,变为要他直接迎娶那贵女为正妻王妃。
  这无疑是一种服从性试探。
  试探的同时帝王又给殊荣——譬如为确定婚期吉日、确保婚宴上的各项流程符合皇室礼仪和宗法制度,也确保有人统筹婚礼上的繁杂琐事,承德帝还特地加派了一批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寺官员、礼部官员、钦天监官员、内务府官员、赞礼官、乐师舞伎、指定傧相......
  这些人加起来,浩浩荡荡的足有上百余人。
  如今虽未抵央都,却都已经行程过半了,其中甚至还包含侍从丫鬟、侍卫护军、工匠杂役。
  说到底是喜事,没必要遮遮掩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