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理解归理解,心中到底有不平, 相处中难免带出几分,一家人有了隔阂,这就不关冉佳怡的事了。
  在交接完厂里的工作、办完叶家的事情, 也到了该启程的时候。
  冉佳怡报考的大学在南方城市, 距离小镇位置遥远, 足足两天三夜的绿皮火车, 足以打消所有的激动与向往。
  半下午,告别叶家人,冉佳怡在叶家大哥的护送下来到镇上乘坐汽车前往市里,再由市里搭乘火车,中间多次换乘,得亏她带的东西不多。
  这次来上大学,因为路途遥远,很多东西她都没拿,只带了一些重要且贵重的东西,最珍贵的莫过于身上那一本存折,薄薄的两页纸,是她这几年工作的所有积蓄和那份工作换的钱,加起来也有小一千。
  她一开始的工资只有二十块,后面陆续涨到三十,她花钱的地方也不多,几乎存下来大半,在这个年代也算一个小有钱人了。
  而这笔资金,则是她打算用来买一处小房子的,叶家那边她只打算以后当做寻常亲戚来往,以后常居之地应当就卢市,有一处自己的小房子势在必得。
  大学选择南方城市,她看中的就是这里即将腾飞的未来,要不了一年,这片土地就会想腾飞的巨龙一般翱翔天空,直至所有人都看见她的矫健身姿,而她想要亲眼见证这一切。
  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计划,眼前最重要的,还是去大学报到,背着两大袋行李,在挤攘的人群中努力辨寻正确方向的冉佳怡,如是想到。
  在未来几十年都远远领先华国绝大部分城市的卢市,如今已经悄然有了改革的春风,小镇上藏藏掖掖的小生意,在这里已经有了半公开的迹象,街面上零星几个商贩,给宽敞的道路增添了几抹热闹的气息。
  循着指示牌,冉佳怡坐上前往学校的汽车,又是一阵颠簸,终于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
  冉佳怡报考的学校卢市大学,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好大学,甚至连就读的专业也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文学专业。
  不同于后世的文科落寞,理工与工科独霸高校排行榜,如今的中文系颇为引人向往,当然,招生分数线也很是可观。
  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她考虑到原主的好运气,如果以后真的从商或许会有不少烦恼。
  一切顺心固然令人开心,可若是随意做些什么,钱财都赶着上来,一时半会是好事,时日久了可未必,任何时候,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才是最好的。
  更何况,原主的愿望还有一个是希望找到自己真心喜欢自己的人,而不是冲着那些好处去的,如此,干脆没了这些钱,原主的这些烦恼自然也就不存在,这总比去鉴别谁是好人坏人来的简单。
  -
  来到学校,冉佳怡有点被眼前的景象惊吓到,无他,原本记忆中辉煌大气的名校,此时一副颓唐模样。
  破旧的房屋、墙舍,枯草遍地的校园操场,甚至还能看见脏污的墙壁上隐约的字迹,叫人见了只觉触目惊心。
  任何人看到它的第一眼,都清楚,它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什么。
  过去十年,带来的除去经济文化的倒退,更是知识分子的地狱,无数的老师、学者被打为臭老九下乡乃至批斗,受尽了苦楚,而今也是他们,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为其培养可用的人才。
  学校内里一如外面般清冷,偶有学生脚步匆匆,也未有高谈阔论,冉佳怡清楚,这是前面几届还没有毕业的学生,也是所谓的工农大学生。
  在一位颇为老迈的老师那里办完了报到手续,冉佳怡领到了自己的宿舍钥匙以及班级号。
  她来得已经很晚了,大部分学生早在前两天就办完了手续,到宿舍的时候,其他床位也已经有了,只余下一靠窗的床位。
  很快,冉佳怡就知道这一床为什么被剩下来,甫一靠近,就能感觉到刺骨的风,如今正值正月,外面的寒风依旧凌冽,抬头看去,果然,窗户并未能关紧,只见上面一处大大的窟窿,已经尽量用报纸粘上,可依旧抵挡不了外面的冷空气。
  与宿舍里几人打过招呼,她便收拾了起来,听着其他舍友的闲聊,冉佳怡也大概清楚了这一屋子人的来历。
  宿舍足有六个床位,但除去她外,只有四个人,显然,有一个人还未到,也不知是比她还晚、还是干脆不来了。
  如今宿舍里的五个人,足有三个知青,其中一个是年约二十的本地姑娘,已经结婚生子,是顶着家里压力来上大学的。
  另外,还有两个知青,一个外地的年轻点,才十八岁,当了两年知青就等到了高考,还有一个则是本地的知青,听说十年前就下乡当知青了,硬生生熬了十年,终于等到回城的机会,也算苦尽甘来。
  还有一人是外地的农村学生,听说前几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干了几年农活,听说高考恢复赌了一把,考出来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