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 / 2)
一番话勾出凌岓参军时的责任感了,他想说几句感慨,可船工没给他这个机会——“知道巷战不?”——船工又问。
这次两个人都点点头,这是从小就听过的。
“打到最后,都是巷战。那个时候不分百姓和军人,只要有个武器,都能上战场拼命!光是为了挖工事就牺牲了三千多人!还有小西门、回雁峰、岳屏山…用鲜血捍卫国土在我们衡阳人这里可不是一句空话!”
“了不起!真的了不起!”凌岓由衷感叹,“守城的官兵了不起,衡阳人了不起,湖南人也了不起!”
“是啊。”姜泠也接上话,“人家说‘川军不负国’,湘人也一样。早就听说湖南人有血性,听您这么一说,真觉得不容易。”
这话说得诚恳,凌岓不敢置信地看向身边人,“你也知道这些?”
“……”姜泠被问沉默了,好半天,她才十分严肃地回答,“骨医只是有点常人没有的本事,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学习。近代史是每个国人都该记得的历史,我为什么不知道?”
“对,说得对!”提问者听了,心中油然而生一阵说不上来的高兴。
船工在一旁听着,为两个年轻人的夸赞而喜悦。他从船尾拿出一张地图递过去,“这是地图,你们看。纪念广场、和平钟、文化墙离这里都不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绝对值!”
“能来这一趟就够值了。”凌岓收下地图,决心去看看,“您也不得了!一听就知道您对衡阳会战的了解不少。”
“那当然!我们家老爷子可是实打实经历过的!”一提起这事,船工更自豪了,“虽说他也是个平头老百姓,但他也是经历过的!他还给那些官兵们做过饭呢!”
“那也很了不起。”姜泠从话里抓住一点关键信息,问船工:“那您家老爷子认不认识还活着的官兵?我们也想去探望老兵,向先辈致敬。”
“应该有吧。”船工搜索记忆无果,决定先留个联系方式,“我回去问问,有的话给你们打电话。”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如此——凌岓本意是想以打听消息的名义,在湖光潋滟的秋色美景中营造出一点浪漫气氛的,结果浪漫氛围没营造起来,消息反倒真有可能打听到。他也不知该笑还是该无奈,只能一边庆幸,一边在心里暗暗叫苦。
船工没说大话,他的确有个亲身经历过会战的老太爷。老太爷记性还不错,人也健谈,听说有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二话不说就给了几个老朋友的住址。
好巧不巧的是,老太爷给的地址就在老郑朋友说的那个村子里。按照船工转述过来的说法,当时会战结束,有一部分伤病员就定居在了这里,和当地的女子结亲,慢慢成为这里的一员。如果要找人,那去这个“老兵”村是最有希望的。
得了消息,姜泠更想早点奔赴最终目的地了——骨医要想寻骨,要么有骨肉血亲做寻路者,要么有亡者最贴身的东西做引子,否则即便知道了大概在什么区域,也难说能找到遗骨埋葬的确切位置。
一般来说,骨肉血亲必须为子女,隔代的孙辈都会让寻骨的难度更加一层。同时,以人作为“指南针”的方法向来属于下策,被选中的血亲很容易会在寻骨的过程中遇到些邪门事儿,轻则感冒发烧,重则失魂落魄。
当然,阚兴华当年离家时的三个孩子,有两个都去世了,只剩下一个阚铭的奶奶,偏偏现在还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就算想用血亲之法,客观条件也不大允许。
姜泠翻遍了殷漠留下的古籍资料,又让卫斯诚查了再查,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寻骨方法。于是她决定去这个“老兵”村碰一碰,如果能找到当年和阚兴华认识的人最好,要是能找到一星半点的信物,那更是上上大吉。
她低着头思考这些事,全然没注意到凌岓在后面说了些什么。等她刹住脚时,凌岓的话也说完了。
“你说什么?”姜泠只听见最后两个字——一起。
“看来你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凌岓并不恼怒于身边人没听自己说话,反倒还松了口气,“没什么,下次有机会再跟你说。不过,你在想什么?想得那么投入。”
“我在想,今晚就动身去那个村子。”姜泠有话直说,“我先去,你们随后来。我先去看看那村子的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第68章 篇五:沙场征人·拦路破庙
晚些时候,彭越和阚铭各提着一个大袋子回来了。听说姜泠现在就要赶路,两人都不同意她自己一个人去。最后一合计,几人决定先吃饭,然后去租辆车,大家一同启程。
太阳光渐渐隐匿在地平线下,彭越领着众人来到一个街边不起眼的小饭馆里,用了不过三百就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湘菜。酒足饭饱以后,和租车行老板约好的房车就停在门外,阚铭拎着两袋吃的跟着姜泠钻进了后座。
目标村落距离衡阳市区虽说算不上远,但因为中间隔着两座小山包,开车要绕路,所以才选择了房车。谁想天公不作美,车子刚绕过第一座山,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再往前开了两里地,彭越一个急刹车,是前轮被路上的碎玻璃扎爆胎了。
车里没有备用胎,附近的信号又总是断断续续的,几个人只好在车上窝着,等待救援电话能打通。
阚铭天生乐观,对眼下的情况没有什么要抱怨的。她撕开薯片包装袋的一角,把里面的东西挨个给同伴们发了一遍——电话没打通也不要紧,反正她带的零食足够四个人吃三四天。 ↑返回顶部↑
这次两个人都点点头,这是从小就听过的。
“打到最后,都是巷战。那个时候不分百姓和军人,只要有个武器,都能上战场拼命!光是为了挖工事就牺牲了三千多人!还有小西门、回雁峰、岳屏山…用鲜血捍卫国土在我们衡阳人这里可不是一句空话!”
“了不起!真的了不起!”凌岓由衷感叹,“守城的官兵了不起,衡阳人了不起,湖南人也了不起!”
“是啊。”姜泠也接上话,“人家说‘川军不负国’,湘人也一样。早就听说湖南人有血性,听您这么一说,真觉得不容易。”
这话说得诚恳,凌岓不敢置信地看向身边人,“你也知道这些?”
“……”姜泠被问沉默了,好半天,她才十分严肃地回答,“骨医只是有点常人没有的本事,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学习。近代史是每个国人都该记得的历史,我为什么不知道?”
“对,说得对!”提问者听了,心中油然而生一阵说不上来的高兴。
船工在一旁听着,为两个年轻人的夸赞而喜悦。他从船尾拿出一张地图递过去,“这是地图,你们看。纪念广场、和平钟、文化墙离这里都不远,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绝对值!”
“能来这一趟就够值了。”凌岓收下地图,决心去看看,“您也不得了!一听就知道您对衡阳会战的了解不少。”
“那当然!我们家老爷子可是实打实经历过的!”一提起这事,船工更自豪了,“虽说他也是个平头老百姓,但他也是经历过的!他还给那些官兵们做过饭呢!”
“那也很了不起。”姜泠从话里抓住一点关键信息,问船工:“那您家老爷子认不认识还活着的官兵?我们也想去探望老兵,向先辈致敬。”
“应该有吧。”船工搜索记忆无果,决定先留个联系方式,“我回去问问,有的话给你们打电话。”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如此——凌岓本意是想以打听消息的名义,在湖光潋滟的秋色美景中营造出一点浪漫气氛的,结果浪漫氛围没营造起来,消息反倒真有可能打听到。他也不知该笑还是该无奈,只能一边庆幸,一边在心里暗暗叫苦。
船工没说大话,他的确有个亲身经历过会战的老太爷。老太爷记性还不错,人也健谈,听说有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二话不说就给了几个老朋友的住址。
好巧不巧的是,老太爷给的地址就在老郑朋友说的那个村子里。按照船工转述过来的说法,当时会战结束,有一部分伤病员就定居在了这里,和当地的女子结亲,慢慢成为这里的一员。如果要找人,那去这个“老兵”村是最有希望的。
得了消息,姜泠更想早点奔赴最终目的地了——骨医要想寻骨,要么有骨肉血亲做寻路者,要么有亡者最贴身的东西做引子,否则即便知道了大概在什么区域,也难说能找到遗骨埋葬的确切位置。
一般来说,骨肉血亲必须为子女,隔代的孙辈都会让寻骨的难度更加一层。同时,以人作为“指南针”的方法向来属于下策,被选中的血亲很容易会在寻骨的过程中遇到些邪门事儿,轻则感冒发烧,重则失魂落魄。
当然,阚兴华当年离家时的三个孩子,有两个都去世了,只剩下一个阚铭的奶奶,偏偏现在还躺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就算想用血亲之法,客观条件也不大允许。
姜泠翻遍了殷漠留下的古籍资料,又让卫斯诚查了再查,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寻骨方法。于是她决定去这个“老兵”村碰一碰,如果能找到当年和阚兴华认识的人最好,要是能找到一星半点的信物,那更是上上大吉。
她低着头思考这些事,全然没注意到凌岓在后面说了些什么。等她刹住脚时,凌岓的话也说完了。
“你说什么?”姜泠只听见最后两个字——一起。
“看来你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凌岓并不恼怒于身边人没听自己说话,反倒还松了口气,“没什么,下次有机会再跟你说。不过,你在想什么?想得那么投入。”
“我在想,今晚就动身去那个村子。”姜泠有话直说,“我先去,你们随后来。我先去看看那村子的环境,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第68章 篇五:沙场征人·拦路破庙
晚些时候,彭越和阚铭各提着一个大袋子回来了。听说姜泠现在就要赶路,两人都不同意她自己一个人去。最后一合计,几人决定先吃饭,然后去租辆车,大家一同启程。
太阳光渐渐隐匿在地平线下,彭越领着众人来到一个街边不起眼的小饭馆里,用了不过三百就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湘菜。酒足饭饱以后,和租车行老板约好的房车就停在门外,阚铭拎着两袋吃的跟着姜泠钻进了后座。
目标村落距离衡阳市区虽说算不上远,但因为中间隔着两座小山包,开车要绕路,所以才选择了房车。谁想天公不作美,车子刚绕过第一座山,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再往前开了两里地,彭越一个急刹车,是前轮被路上的碎玻璃扎爆胎了。
车里没有备用胎,附近的信号又总是断断续续的,几个人只好在车上窝着,等待救援电话能打通。
阚铭天生乐观,对眼下的情况没有什么要抱怨的。她撕开薯片包装袋的一角,把里面的东西挨个给同伴们发了一遍——电话没打通也不要紧,反正她带的零食足够四个人吃三四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