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54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色将晚,又一个黄昏将至,特殊的动向仿佛带来了特殊的灯影交错,以至于整座天津府的气氛,都变得古怪起来。
  天津府的制高点,就在三岔口不远,当年直沽寨立寨的凸字形土阜高地。但高地上原本聚集的许多仓库和铺子,现在都已经分散到了远近各处新开辟的城区,高地本身全都成了军事堡垒和大周皇帝的行宫所在。
  此时行宫里一座高大楼阁上,郭宁探头眺望,深深叹气:“真是鸡飞狗跳!”
  外间寒风阵阵,从打开半扇的窗户直灌入来。郭宁光着膀子,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立即缩身,把身体完全埋进满澡盆的热水里。
  吕函挽着袖子,一手阖上窗户,一手把热气腾腾的葛巾猛拍在郭宁的脸上:“别动!你这一脸的老泥,都结成壳子了!得用力擦!”
  葛巾在郭宁的脸上来回,带动着郭宁的脑袋晃动,他说话的声音也忽大忽小:“阿函,我这次在乌沙堡打了胜仗,是打乱蒙古人脚步的关键举措,值得群聚庆贺!此战使得许多蒙古人很是敬畏,为了正经收拢他们,也该有个典礼!还有,阿枢迎回了咱们家的老人,在你我,在中都朝堂群臣眼里,同样是该庆贺的大事吧?结果你看,我什么都没顾上,非得急急忙忙地赶来,应付军中袍泽的散乱人心!”
  “别动,别动!”
  吕函揪住郭宁的头发,用葛巾猛擦郭宁的耳根:“录事司和左右司都还靠谱,就不错了,值得庆贺!至于什么散乱人心……嘿,总不见得你当了皇帝,就能让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你一般?做梦!”
  郭宁不满地道:“大敌是蒙古!这岂是能动摇的?”
  “早年大家被蒙古军杀得屁滚尿流,大敌不是蒙古也不成。眼下你是皇帝,金口玉言;大敌是谁,好似也能说了算。可人心怎样,你能说了算么?现在大家都肥了,日子过得也好。有人想法与当年不同,又何足为奇?”
  吕函把葛巾扔进水里,哗啦啦地甩动:“看李云这副着急模样,是真害怕牵连到他兄长,故而必然连夜奔走查问。不过,他会问谁,我都知道。那些人前后折腾,究竟办了什么,又图的是什么,我也知道……你想听我说说么?”
  郭宁猛抬头:“阿函,你说!”
  第九百二十章 人心(中)
  吕函取了一瓢水,哗地浇在郭宁头上:“我都说了,别动!”
  “好好,不动。你说吧!我这大周,怎么看都是个草台班子,真正可靠的,就只有阿函你了!”
  “也莫要胡言乱语。”吕函柔和地道。
  郭宁伸手示意,果然不言语。
  “李云和徐瑨两人,各自有各自查问的路子,这阵子发生的事情也繁乱……我先从李云说起,牵出第一条线来。”
  吕函一边搓洗葛巾,一边说话,说话的声音很轻,像平常一样让郭宁安心。
  “徐瑨扔给李云的线索,集中在柳口、三岔口的码头扩建。这件事情,最早源于天津府建设期间物资转运繁忙,在去年秋天列入漕司的计划,当即得工部批复。工部办事的一批人,多属胥门,做事情的手段很灵活,所以直接又将调度人手的事情,转给了在宝坻县的新贵,李二郎的岳父王扣儿。”
  “这我倒记得。”
  郭宁道:“如今军中牧养马匹的事情,大都分散到帅府、使司,王扣儿的群牧司,如今是个空头,扔一些没什么特殊才干,但有苦劳的老兄弟。”
  “确是如此。王扣儿本地商贾出身,挂着闲职以后,便以亲戚的名义开了几个砖窑,供给天津府的各项工程,赚些钱财。三岔口的码头,本期的扩建沿着东湾,堤坝有一里半长,附属的车马道两里,还有望楼二、栈桥三,合计用砖四十万块。全由王扣儿的人手负责,用时两个月左右,动用窑工、泥匠、木匠不少,寻常的力工更是多多益善。”
  天津府连通河海、大邑,自是宝地,唯一不好的,就是地势卑湿盐卤,一应木石修建极易损坏。所以各种规模巨大的建设,石料不敷供应的,就得大量使用砖头。
  烧砖不是什么高深技术,无非采粘土、打砖胚、然后晾干烧制。想要出产够多够快,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人手数量。
  “王扣儿没那么多人手。”郭宁道。
  吕函颔首:“但他有人脉。”
  “他是李二郎的岳父,到哪里都受人尊重;早年他为大军养马,人缘也好,上上下下,谁都认得。所以他此番先找了通州防御使时青,藉时青的关系,联系上了山东的夏全和石圭。”
  “夏全和石圭当年在山东和李二郎厮杀,算得不打不相识。他两位在山东西路有名头,有手面,有自家的大庄园招引宾客,也乐得给乡亲父老找些农闲时赚外快的机会。当下两人纠合了民伕,让亲信乡人带着北上。”
  “原来是夏全和石圭的人……”郭宁喃喃自语:“难道是夏全和石圭?他俩没这种心思,不可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