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 第124节(1 / 4)
这处尚在广阳台外,原都不曾入内见牌位,为的就是君臣分明。不想苏恪这厢愈发恭谦,将后头的礼都省了。
江见月看了眼苏恪,许是见多了她满头珠翠华胜摇曳,遍身霓裳锦袍拖地的骄奢,这骤见她银簪裸髻,麻衣素服,竟有些恍惚。
尤似见到了昔年的茂陵长公主。
当年,刚被苏彦收养进入苏氏太尉府时,茂陵长公主因历经丧夫之痛,又值彼时山河动荡,家国诸事不顺,身心俱疲,缠绵病榻。
江见月一共见过她三回。
头一回是被苏彦带回家的当晚,苏彦将她交给温似咏暂且看顾,自己赶去请安侍药,她却不偏不倚发病,惊动了周遭的人。
原本再怎么惊动也不劳驾长公主出来。大抵是闻自个儿子半路捡回的流浪儿,出自一国公主对子民的怜悯,方披衣下榻。
记忆中,那会的茂陵长公主便是苏恪如今这个模样,妆容未饰,素衣简袍,并无帝女的金贵,也不似百姓口中描述的赵家皇室荒淫骄奢的模样。
反倒是那会的苏恪,抢先开口,“阿弟开私库赈济民生便罢了,怎还将这般又脏又病的乞儿往家领,白的惊扰阿母。”
“领的好!”茂陵长公主却红了眼,“乃我赵氏不得天佑,累百姓艰辛。且赶紧让医官给瞧瞧!”
这是江见月头回见茂陵长公主,对她很是感激。
第二回 见,已是小半年后。
她原只愿跟着苏彦,又是沉默寡言的性子,心中惶恐随时被丢弃,恐给人添麻烦,便想着少些人见到自己,忘记她的存在,她就可以一直住下去。如此,鲜少现于人前。
后来慢慢胆子大了些,遇上苏彦上朝半日不归时,便会悄悄去正门旁的巷子口等他。有一日苏彦因急事下朝后被滞在了中央官署,午时都过了也不曾回来。她在巷子口等的都睡着了,待睁开眼,竟是茂陵长公主身边的姑姑在唤她。
她局促地行礼,随那姑姑侧身避开,方见华盖雕鸾的马车内,坐着茂陵长公主,和一个道士。
两人正低语着。
那道士瞧她一眼,又说了两句。长公主便掀眸看她,目光如箭,看了片刻到底也没说什么,只让人谴她回去,说是坐那处不成样子。
这回之后,江见月便有些怕她,在苏府之中愈发沉默,只主动学习规矩礼仪,恐伤府中颜面。
后来随着公主身子每况愈下,深居简出,她自己又顽疾在身,为避忌讳,寻常节宴中的磕头请安府中管事亦不会叫她。
最后一回见面,是苏彦送陈婉出嫁,乃是赵氏皇室日渐式微,拉拢一方诸侯大将,茂陵长公主同舞阳长公主,于公于私都代天子送行。
江见月随苏彦同行,自然见得她。
人世命运翻覆,原比竹简上编写的戏文还要惊人。
江见月看着苏恪,当真看见了茂陵长公主的影子。
突然便生出一点奇诡的念头,若是公主还在,会不会后悔当年初见面,给她传了医官救治!
这样的想法升起,她忽得起身,疾步下辇,一把抱起了孩子。
周遭瞬间息声,诸人惊愕。
夷安虽不知发生何事,但还是第一时间抽出长剑,护在女帝身前。她一动刃,内围的三千卫,外围的羽林卫,全都抽刀拔剑。
顷刻间,兵戈寒芒掠世人眼,本就萧瑟的秋风都变得阴森寒凉。
在场数百有诰命的前郢宗亲,皆匐身跪首,以头抢地。尤其是这之前开口说话的苏恪,更是吓的面如土色,抖着被江见月不慎踩过的手背,惶惶不敢言语。然还是顶着一头虚汗,颤声开口,“陛、陛下……”
她想问,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返回顶部↑
江见月看了眼苏恪,许是见多了她满头珠翠华胜摇曳,遍身霓裳锦袍拖地的骄奢,这骤见她银簪裸髻,麻衣素服,竟有些恍惚。
尤似见到了昔年的茂陵长公主。
当年,刚被苏彦收养进入苏氏太尉府时,茂陵长公主因历经丧夫之痛,又值彼时山河动荡,家国诸事不顺,身心俱疲,缠绵病榻。
江见月一共见过她三回。
头一回是被苏彦带回家的当晚,苏彦将她交给温似咏暂且看顾,自己赶去请安侍药,她却不偏不倚发病,惊动了周遭的人。
原本再怎么惊动也不劳驾长公主出来。大抵是闻自个儿子半路捡回的流浪儿,出自一国公主对子民的怜悯,方披衣下榻。
记忆中,那会的茂陵长公主便是苏恪如今这个模样,妆容未饰,素衣简袍,并无帝女的金贵,也不似百姓口中描述的赵家皇室荒淫骄奢的模样。
反倒是那会的苏恪,抢先开口,“阿弟开私库赈济民生便罢了,怎还将这般又脏又病的乞儿往家领,白的惊扰阿母。”
“领的好!”茂陵长公主却红了眼,“乃我赵氏不得天佑,累百姓艰辛。且赶紧让医官给瞧瞧!”
这是江见月头回见茂陵长公主,对她很是感激。
第二回 见,已是小半年后。
她原只愿跟着苏彦,又是沉默寡言的性子,心中惶恐随时被丢弃,恐给人添麻烦,便想着少些人见到自己,忘记她的存在,她就可以一直住下去。如此,鲜少现于人前。
后来慢慢胆子大了些,遇上苏彦上朝半日不归时,便会悄悄去正门旁的巷子口等他。有一日苏彦因急事下朝后被滞在了中央官署,午时都过了也不曾回来。她在巷子口等的都睡着了,待睁开眼,竟是茂陵长公主身边的姑姑在唤她。
她局促地行礼,随那姑姑侧身避开,方见华盖雕鸾的马车内,坐着茂陵长公主,和一个道士。
两人正低语着。
那道士瞧她一眼,又说了两句。长公主便掀眸看她,目光如箭,看了片刻到底也没说什么,只让人谴她回去,说是坐那处不成样子。
这回之后,江见月便有些怕她,在苏府之中愈发沉默,只主动学习规矩礼仪,恐伤府中颜面。
后来随着公主身子每况愈下,深居简出,她自己又顽疾在身,为避忌讳,寻常节宴中的磕头请安府中管事亦不会叫她。
最后一回见面,是苏彦送陈婉出嫁,乃是赵氏皇室日渐式微,拉拢一方诸侯大将,茂陵长公主同舞阳长公主,于公于私都代天子送行。
江见月随苏彦同行,自然见得她。
人世命运翻覆,原比竹简上编写的戏文还要惊人。
江见月看着苏恪,当真看见了茂陵长公主的影子。
突然便生出一点奇诡的念头,若是公主还在,会不会后悔当年初见面,给她传了医官救治!
这样的想法升起,她忽得起身,疾步下辇,一把抱起了孩子。
周遭瞬间息声,诸人惊愕。
夷安虽不知发生何事,但还是第一时间抽出长剑,护在女帝身前。她一动刃,内围的三千卫,外围的羽林卫,全都抽刀拔剑。
顷刻间,兵戈寒芒掠世人眼,本就萧瑟的秋风都变得阴森寒凉。
在场数百有诰命的前郢宗亲,皆匐身跪首,以头抢地。尤其是这之前开口说话的苏恪,更是吓的面如土色,抖着被江见月不慎踩过的手背,惶惶不敢言语。然还是顶着一头虚汗,颤声开口,“陛、陛下……”
她想问,不知自己错在何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