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2 / 3)
“皇姐听去会怎样?朕在自己的寝宫里都不能说话了!”
“陛下息怒啊。这宣德宫到处是宫女太监,还有天元卫,这里面难保没有长公主殿下的人呀。就算没有长公主殿下的人,天元卫里可是有瑞王的人呀。”
顾昀失魂落魄的坐了下来,道:“朕的身边全是瑞王和皇姐的人。尤其是瑞王,天元卫里都是她的人。巡城兵马司由甄衡统领。京郊的怀朗军也是她的。朝中的大臣也多是听她的。朕……朕这个皇帝,时时都被她的人监视着。”
“赵让,你说会不会哪一日,朕在睡梦中就被天元卫给杀了……”
赵让一时没有回答,这让顾昀愈发紧张。
“南魏已经有了女帝,你说瑞王会不会也想做女帝?”
赵让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奴才……奴才也不知呀。不过,若是瑞王有这个心思,在先帝驾崩时,她就可以举兵夺位。”
顾昀心中稍定,又听赵让道:“可陛下也不得不防呀。那个时候,先帝已经当众颁下了圣旨,立陛下为储君,她怕是有所顾虑才没动,或许是在等待时机也未可知呀。”
顾昀又紧张了起来,“那你说该如何是好?但说无妨。”
“是。奴才觉得,陛下应先将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然后把天元卫重新安排下,选那些以前护卫先帝爷的人来贴身护卫陛下。陛下再亲自选一些人做天元卫,然后找个机会罢免了和瑞王亲近的钱进。奴才瞧着,刚当上副统领的赵英年纪不算大,三十上下,但却跟在先帝身边多年,是个可以信赖的。”
“赵英……这个赵英是何许人?可是当年跟着国公爷的那些天元卫的后人?”
“不瞒陛下,这个赵英的祖上和奴才家有点亲缘,奴才也是进宫之后,机缘巧合下才知道的。他是朝廷按照制度选出来的。”
顾昀大喜,道:“既如此,倒是个可以信赖的。好,朕记下了,这事会算你一份功劳。”
赵让满脸堆笑的道:“奴才谢陛下。”
“这只是宫人和天元卫,其他的呢?”
“陛下莫急,一点一点的来才保靠。若是陛下动作太大,怕是会……”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皇姐和瑞王该如何?她们二人一直监国,朕如何能做安排?”
赵让凑得更近一些,道:“奴才听说,长公主殿下已经搬出了瑞王府。陛下不若趁着这个机会,让长公主殿下和瑞王和离,将二人分开。再给长公主殿下找个驸马,这驸马最好是陛下信得过的人。然后再想法子让长公主和瑞王二人生出嫌隙,相互争斗。到时,陛下便可趁机行事,渔翁得利。如此一番下来,陛下必可大权在握!”
顾昀眼睛一亮,拍了下手,道:“好!走,去母后宫中。”
顾昀兴冲冲的走在路上,宫人瞧见,都知皇上心情大好。连赵让都不知晓,顾昀这般高兴,是因为他的心里还藏着一个贪念。
太后已经听闻了早朝的事,正担心着,皇上就来了。太后好声好语的安慰他一番,让他多听皇姐的,皇姐总不会害了他,都是为了他好。顾昀恭敬的一一应下,笑容和煦的表示自然会听皇姐的话。
太后甚是满意,接着就听顾昀说要将以前伺候他的宫女太监安排回身边,说是由他们伺候惯了,不习惯现在的这些人。还提到要将刘淮换成赵让。
太后看了儿子一会儿,道:“人不如旧,衣不如新。你想要那些宫女太监也是正常,那便换了吧。但是,刘淮不成。刘淮在你父皇身边伺候多年,忠心耿耿,他对许多事都甚是熟悉,不是赵让能比的。你刚登基,之前也没有过监国的经验,对许多事该如何做都不熟悉,身边不能少了刘淮。你是皇帝了,一旦哪里没按规矩来,那可是失了国体。”
察觉出顾昀不悦,太后语重心长的道:“做了皇帝,便不能随心所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赵让伺候你多年,让他继续贴身伺候着便是。但在处理政务和对外上,还是要刘淮来。刘淮,不比那些大臣差。”
顾昀明白母后已经退了一步,也是为他着想,应了下来。
“母后,朕听闻皇姐搬出了瑞王府。朕想着,皇姐和瑞王成亲本就是做戏,委屈了皇姐。如今南魏那面也不会再盯着这事,不如趁这个机会让皇姐和瑞王和离,好能让皇姐找个合心的人做驸马。母后觉得呢?”
太后端起茶盏,饮了口茶,道:“你皇姐的事让她自己料理。如今你才刚开始接触朝政,还是多花些心思在政务上吧。”
顾昀锲而不舍的继续试探。
“母后,朕也是一心为皇姐着想。皇姐年纪也不小了,之前还受了委屈,朕是……”
太后放下茶盏,道:“你能念着你皇姐就够了。旁的,你皇姐自有打算。好了,哀家乏了。皇帝,你也该回去多用心学学如何料理朝政了。” ↑返回顶部↑
“陛下息怒啊。这宣德宫到处是宫女太监,还有天元卫,这里面难保没有长公主殿下的人呀。就算没有长公主殿下的人,天元卫里可是有瑞王的人呀。”
顾昀失魂落魄的坐了下来,道:“朕的身边全是瑞王和皇姐的人。尤其是瑞王,天元卫里都是她的人。巡城兵马司由甄衡统领。京郊的怀朗军也是她的。朝中的大臣也多是听她的。朕……朕这个皇帝,时时都被她的人监视着。”
“赵让,你说会不会哪一日,朕在睡梦中就被天元卫给杀了……”
赵让一时没有回答,这让顾昀愈发紧张。
“南魏已经有了女帝,你说瑞王会不会也想做女帝?”
赵让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奴才……奴才也不知呀。不过,若是瑞王有这个心思,在先帝驾崩时,她就可以举兵夺位。”
顾昀心中稍定,又听赵让道:“可陛下也不得不防呀。那个时候,先帝已经当众颁下了圣旨,立陛下为储君,她怕是有所顾虑才没动,或许是在等待时机也未可知呀。”
顾昀又紧张了起来,“那你说该如何是好?但说无妨。”
“是。奴才觉得,陛下应先将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然后把天元卫重新安排下,选那些以前护卫先帝爷的人来贴身护卫陛下。陛下再亲自选一些人做天元卫,然后找个机会罢免了和瑞王亲近的钱进。奴才瞧着,刚当上副统领的赵英年纪不算大,三十上下,但却跟在先帝身边多年,是个可以信赖的。”
“赵英……这个赵英是何许人?可是当年跟着国公爷的那些天元卫的后人?”
“不瞒陛下,这个赵英的祖上和奴才家有点亲缘,奴才也是进宫之后,机缘巧合下才知道的。他是朝廷按照制度选出来的。”
顾昀大喜,道:“既如此,倒是个可以信赖的。好,朕记下了,这事会算你一份功劳。”
赵让满脸堆笑的道:“奴才谢陛下。”
“这只是宫人和天元卫,其他的呢?”
“陛下莫急,一点一点的来才保靠。若是陛下动作太大,怕是会……”
“嗯。你说的有道理。那皇姐和瑞王该如何?她们二人一直监国,朕如何能做安排?”
赵让凑得更近一些,道:“奴才听说,长公主殿下已经搬出了瑞王府。陛下不若趁着这个机会,让长公主殿下和瑞王和离,将二人分开。再给长公主殿下找个驸马,这驸马最好是陛下信得过的人。然后再想法子让长公主和瑞王二人生出嫌隙,相互争斗。到时,陛下便可趁机行事,渔翁得利。如此一番下来,陛下必可大权在握!”
顾昀眼睛一亮,拍了下手,道:“好!走,去母后宫中。”
顾昀兴冲冲的走在路上,宫人瞧见,都知皇上心情大好。连赵让都不知晓,顾昀这般高兴,是因为他的心里还藏着一个贪念。
太后已经听闻了早朝的事,正担心着,皇上就来了。太后好声好语的安慰他一番,让他多听皇姐的,皇姐总不会害了他,都是为了他好。顾昀恭敬的一一应下,笑容和煦的表示自然会听皇姐的话。
太后甚是满意,接着就听顾昀说要将以前伺候他的宫女太监安排回身边,说是由他们伺候惯了,不习惯现在的这些人。还提到要将刘淮换成赵让。
太后看了儿子一会儿,道:“人不如旧,衣不如新。你想要那些宫女太监也是正常,那便换了吧。但是,刘淮不成。刘淮在你父皇身边伺候多年,忠心耿耿,他对许多事都甚是熟悉,不是赵让能比的。你刚登基,之前也没有过监国的经验,对许多事该如何做都不熟悉,身边不能少了刘淮。你是皇帝了,一旦哪里没按规矩来,那可是失了国体。”
察觉出顾昀不悦,太后语重心长的道:“做了皇帝,便不能随心所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赵让伺候你多年,让他继续贴身伺候着便是。但在处理政务和对外上,还是要刘淮来。刘淮,不比那些大臣差。”
顾昀明白母后已经退了一步,也是为他着想,应了下来。
“母后,朕听闻皇姐搬出了瑞王府。朕想着,皇姐和瑞王成亲本就是做戏,委屈了皇姐。如今南魏那面也不会再盯着这事,不如趁这个机会让皇姐和瑞王和离,好能让皇姐找个合心的人做驸马。母后觉得呢?”
太后端起茶盏,饮了口茶,道:“你皇姐的事让她自己料理。如今你才刚开始接触朝政,还是多花些心思在政务上吧。”
顾昀锲而不舍的继续试探。
“母后,朕也是一心为皇姐着想。皇姐年纪也不小了,之前还受了委屈,朕是……”
太后放下茶盏,道:“你能念着你皇姐就够了。旁的,你皇姐自有打算。好了,哀家乏了。皇帝,你也该回去多用心学学如何料理朝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