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22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六河哈哈大笑:“一直说要来见陈先生的,只是没有契机,只怕冒犯,故而今日才来。”
  陈世仪听着他话里有话,一拱手道:“周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听闻陈先生曾师从汉桑弘羊一派,颇通食货,”周六河说道:“会算账,我眼下急缺这么一个人,不知先生肯帮忙否?”
  “食货”就是后世所说的“经济”,在古代囊括了田制、户口、赋役、漕运、仓库、钱法、盐法、杂税、矿冶、市籴、会计等,司马迁所写的《食货志》,记载的就是这些维持社会运转的经济方面的内容。
  “在下斗胆问一句,”陈世仪听他这么说很是意外:“周大人打算做什么事呢?”光禄寺要向外放贷敛财还是?
  周六河伸出手指蘸了点茶水,在几面上写下“常平仓”三个字,写完甩了甩手上的水,“哎呀”了声,又从袖子里抽出手帕来擦手:“想来陈先生晓得,我们周家和那谁不是一路人了吧?”
  陈世仪看到“常平仓”三个字,眼眸急剧一动,凝起眉头说道:“周大人高啊,实不相瞒,在下也曾琢磨过,唯有这处,”他也拿手指沾水写道:对他来说,或许防不胜防。
  “他”指的是沈持。都是人精,他在京城冷眼瞧着,这周家若是想要扶持雍王当上太子将来继承大统,只怕绕不过一个人去,要么拉拢过来为自己所用,要么把他从云端打压下来省得碍事……看来周家选了后者。
  “不过,可否容在下想想,三天后给周大人答复,怎样?”
  他先前虽然没和周家打过交道,但也知道周六河这人品行并不是很好。还有,听说如今在后宫,郑德妃最得帝心,周淑妃已盛宠不再,而这两位都有皇子,周家在争储上的胜算只有五分。
  是以他内心有点犹豫。
  周六河起初没开口,只是缓缓从袖中掏出一封举荐信,放在陈世仪面前拿手指摁着:“松江知府顾大人手底下恰好缺个先生这样的贤才,不知先生有无兴趣啊?”
  松江府。
  那可是江南富庶之地啊。
  陈世仪既犹豫又害怕错失这次机会以致于蹉跎一生再无成事的机会,想了一想,起身作揖道:“多谢周大人提携。”
  得了他这句话后,周六河才进一步问起来:“周先生留意过常平仓吗?”
  “自从去年沈相爷提出之后,”陈世仪说道:“户部在各地重启了前朝的常平仓,在下一直关注着。”
  周六河问他:“你怎么看?”
  “对朝廷和百姓来说,”陈世仪说道:“是件好事,但对于户部来说,却甚是操心啊。”管理常平仓是件极难之事。
  周六河听他一开口就有些东西:“怎么说?还请先生教我。”
  陈世仪:“在下听闻户部去年在江南,湖广等地,大手笔买进粮食,生丝等,谁知道今年看起来是个风调雨顺的年份,灾荒不再,那些东西要是卖不出去,就要砸手里了啊。”
  粮仓储存粮食、生丝的成本很高,要治鼠患要防潮湿发霉,还要杜绝偷盗……,若不尽快出手,要亏大了。
  常平仓好比是户部的一桩生意,要想不赔银子,全靠呕心沥血地经营。
  周六河心中暗想:这和曹相说的一样,看来,从常平仓下手是个好法子。
  他脸上的表情转为欣赏:“先生聪敏,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有几成把握让他栽倒在这上面?”
  陈世仪:“在下人微言轻,要是下手快,有五成把握。”
  周六河:“……”仅有五成把握,登时有点不悦。
  “余下的五成,”陈世仪瞧了一眼他的脸色说道:“在下以为,着落在周大人身上,眼下正是个好时机。”
  周六河听他还有后招,又提起劲儿来了:“先生说来听听?”
  “这阵子,要在江浙散播风声,就说生丝、粮食要大涨,最好再让一些商行去抢购,”陈世仪悄声说道:“麻痹户部,要让他们以为手里的东西还能多囤一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