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第22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遂:“听闻大年初二,西南的左氏土司到鸿胪寺卿李大人府上想要赎个婢女出来,李家不放人,好一通闹腾呢。”
  沈持点头:“嗯,有这么回事。”
  擅于收集信息,是能办成事的前提。
  沈持又问:“会宁县,是否也有拐子猖獗的问题?”
  冯遂:“在下官的地界,没有拐子。”拐子都不去。
  沈持惊讶:“为何?”
  京兆府这么多衙役日夜巡逻,上官家还丢过女儿呢。
  冯遂说道:“笨法子,会宁县二十多年来半年查一次户籍,所有人口必须报官府知晓,谁家人口走失,谁家添了奴仆,都要在官府记录在册。”
  “且下官在会宁县时施行严刑峻法,一旦拐子在下官的地盘上抓获就是个死。”
  这样一来,拐子不敢在他的地盘上拐人,大户人家也不敢随意买卖人口,是以县中十分清净。
  沈持:果真是治理的一把好手。
  “吏部对冯大人的考核中,”沈持又问:“年年都是优,却为何不升迁?”难道吏部官员都眼瞎看不见吗。
  冯遂说道:“只因无人愿意去当地做这个县令。”
  沈持:怪不得。
  就这样,他像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在会宁县当了二十多年的县令。
  沈持唏嘘道:“我朝的七品县令俸禄微薄,冯大人手中却积攒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收藏,这个怎么说?”
  且还有怀素的真迹,少说也值个上千两银子。
  冯遂答道:“笔耕砚田,临池不辍。1下官靠卖字卖画给人写碑文,攒下了一点儿家业,让沈相爷见笑了。”
  “这是本事,本相十分佩服,”沈持说道:“何来见笑,冯大人过谦了。”
  冯遂:“沈相爷,方才下官来的时候,宫中的太监宣下官明日旁晚进宫面圣,却不知是何事啊?”
  他忐忑得不行。
  沈持边沉思边道:“一来嘛,陛下想要见见冯大人,二来,宫中珍藏一幅怀素的真迹《自叙帖》,冯大人手上也有一幅,群臣分辨不出真伪,陛下想请冯大人去辨别辨别哪张是真,哪张又是临摹之作。”
  “沈相,”冯遂的眼神忽然飘忽:“这……实话跟你说了吧,程己手里的那幅,原本打算赠给相爷的是真迹,而宫里头的那张,多半是假的……且出自下官之手。”
  他二十多年前临摹过一幅,以三百两的银子卖了出去,谁知道层层转手后到了天子手里,这……这叫他该如何说才好呢。
  沈持:“……”猛一下,他也属实不知该怎么办了。
  要怪只能怪这哥们儿书法练得太出神入化了吧。不过想来皇帝没那么小心眼,并不会因此事将罪于冯遂。
  “事已至此,”他说道:“本相以为,冯大人还是对陛下如实说了吧。”
  冯遂缓缓说道:“是。”
  第223章
  正月十九的黄昏时分, 冯遂换上崭新的大理寺少卿的四品官袍,揣着一肚子治国平天下的话,容光焕发地进宫面圣。当他来到皇宫的东华门外, 抬眼看见壮美矜贵的殿堂楼阁,他恍惚想起二十四年前高中榜眼的那日, 也是这样的时节,传胪大殿后, 他意气风发地跨出这道门,心中憧憬着平步青云, 带金佩紫……谁知后来时运不济, 年复一年被困在会宁县县衙的县令位子上, 多年来无人问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