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 第25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便他不是身居高位,他也必然经历过许多事情。”
  ……
  在众人的议论里,《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在十天内全部刊登完成。
  这书前面,写的是分田地,写的是如何让百姓获得温饱。
  而这书的后面,写的是科技,写的是工业。
  莫斯科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们长大后,就开始研究各种东西。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将巨大的俄国的各个地方串联起来。
  按照书里所写的速度来算,北京到上海,也只需数个小时。
  除了火车,还有飞机。每个大城市都有机场,人们放假时,便可乘坐飞机出去玩。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不停地生产各种物资,工业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普通工人的年收入,都能买得起一辆汽车。
  当物资变得充足,计划经济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角附身的工人一开始还在为拥有一辆自行车而高兴,后来却已经开上汽车。
  十天,不过短短十天,《上海日报》的读者,就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看到了他们向往的未来。
  与此同时,高汉林也被政府的人找上门。
  只是高汉林有背景,所以政府这边倒也并未对他如何,只是不许他再刊登东兴的小说和文章,说是他若再犯,就封了《上海日报》。
  高汉林爽快地答应了。
  不能再刊登东兴的文章和小说,可以刊登兴东的文章和小说。
  封了《上海日报》,他再办个《海上日报》就行。
  左右他没犯罪,不能将他送入牢房。
  还有就是,《梦游莫斯科》这书已经登完,他也就放了心。
  一些印刷作坊将之印刷成书之类……那跟他无关。
  高汉林全身而退。
  黄培成听闻此事,很是生气。
  他家不过是富农,一点背景也无。
  所以他一路走来,时常被人敲竹杠,早几年,《新小说报》刊登的东西稍有问题,就面临罚款。
  早年高汉林说他的报纸上的小说写的都是青楼不雅之事,就是人借机跟他要钱。
  后来云景的小说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他借此认识了一些大人物,报社的境况才变好。
  高汉林着实让人嫉妒!
  若是当真如《梦游莫斯科》里写的一般,人人平等就好了!
  另一边,桑景云得知高汉林无事,却松了一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