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业 第619节(2 / 4)
杨忠的话语中已经毫不掩饰对突厥的恶意,也就说在他们西魏上下看来,突厥对此作何表态其实都已经不影响西魏内部对突厥的未来关系定位。只是如果突厥想靠近战场、便于搞什么骚操作的话,只要答应了西魏联合出兵的要求,那就会给北齐国内造成巨大的压力和震撼,而这才是西魏所真正需要的。
随着更具体的作战计划被制定出来,相关事情也开始陆续的执行起来。西魏首批的征集甲兵计划是十万人,这对如今早已经运作成熟的西魏霸府府兵系统而言并不是多有难度的事情,只需旬日便可召集完毕。
不过在正式的发起进攻之前,西魏方面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派遣使者前往北齐境内表示抗议。毕竟两国眼下还处于和谈罢战的状态中,结果北齐却不声不响的派兵侵扰义阳,西魏方面为了师出有名,那自然要表达严厉的抗议。
不只是作为如今北齐军政中心所在的晋阳,就连已经逐渐过气了的邺城,李泰也同样派遣使者前往谴责齐军主动挑衅一事,并且要求北齐立即对此做出回应,否则那就要做好接受西魏各种打击报复的准备!
北齐邺都尚书省中,当留守邺都的长广王高湛在面对魏使劈头盖脸一通斥问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发懵,因为他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脑海中第一反应是莫非魏国是故意捏造事实来找茬的?
可是当魏使摆出义阳遭受侵扰的各项记录与种种损失的时候,高湛又忍不住心生疑惑。他虽然并不知晓内情,但也并不是傻子,心知如果西魏是要刻意诬蔑找茬,未必会如此言之凿凿。
旋即他便又联想到驻守邺南的段韶不久前提出一份涉及人物钱粮非常多的后勤计划、要求邺都方面予以配合,高湛心内顿时不免又是一沉。
他先将魏使敷衍一番,旋即便着员邀请段韶归都,待到段韶归来后,他便神色冷厉的询问道:“王前索取众多谷帛丁役,究竟所谋何事?至尊知否?为何我竟不知!今魏使来问其国义阳频遭我国人马侵扰,是否与王所谋划之事有关?那义阳远在淮南之境,王莫非欲弃邺都而图谋岛夷之地?”
第1225章 箭在弦上
听着长广王这一连串的质问,段韶心内不由得暗叹一声,同时也颇感头疼。
长广王与当今皇帝乃是同父同母的至亲兄弟,但彼此间关系却并不怎么好。虽然他们两人旧年也曾亲密无间的一起发动政变,但自那以后关系便是每况愈下,以至于都到了相看两厌的程度。
如今皇帝陛下常年待在晋阳,邺都这一摊子事务则基本上都交给了长广王,除了一些实在避不开的人事之外,彼此间在某些方面甚至都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就拿这一次段韶所计划的收复建州一事来说,段韶是直接奏报到了晋阳,但晋阳方面的皇帝却表示在计划正式执行之前,不必告知邺都方面太多细节。
皇帝或许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但是这一交代也体现出对于邺都方面留守人员的不信任。毕竟这些河北世族们与陇西李氏之间有着或深或浅的牵连,一旦让他们知晓了北齐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乃是建州,西魏方面知晓此事想必也就不远了。
但是这种刻意的隐瞒,也就难免会将长广王排斥在核心机密之外。而想要完成这一计划,又少不了要依靠邺都方面的后勤支持。
皇帝不肯对长广王开诚布公,段韶夹在他们兄弟之间也是颇为尴尬,此时面对高湛的质问时,他一时间也不知该要如何作答,沉默片刻之后才又沉声说道:“相王多虑了,如今我国与魏国对峙,核心安危便在大河以北,纵然有所图谋亦不离此间,义阳之事或有或无、亦不必深问究竟。”
高湛倒也可以称得上是精明警觉,在听完魏国使者的控诉之后便意识到许多事情,但他却以为段韶是要瞒着他率军南去征战淮南,则就不免显得精明有余而格局有缺。
段韶不方便直接向高湛透露收复建州的计划,但也给出了一定程度的暗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黄河以北,南面纵然有什么举动也不必深问究竟。
高湛对于这个答案自是有些不满,旋即便又皱眉说道:“如今魏使入朝诸多责问,我国军事我竟需要从敌人口中才能知悉,王又能否告我该要如何回应魏使?”
“相王实在不必为此烦忧,晋阳方面想必会对此有所应答。魏使此番前来邺都,无非是想以此事滋扰国中人情,只需礼送出境,大可不必给予什么回应。”
段韶闻言后便又沉声说道:“朝廷连年大事人力物料构建邺南防线,虽然不谓坚若磐石,但魏国想要突破防线也是极难,我国中人事只要一应如常,实在不必在意敌之所问。”
高湛见段韶仍是如此口风严密,当即便又冷声说道:“敌之所问可以不必在意,但今国中所谋我竟一无所知!王若自度能够将我隔绝于机密之外、对事仍然全无影响,那自然大可不必告我。但如果因此而令谋划之中恒生波折、甚至事有困阻,王亦应知错不在我!”
段韶也觉得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瞒住高湛,的确是有些不妥,毕竟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人员物资的输济都要经邺都运抵前线。高湛若完全的懵懂无知,自然也就难以做出有效的配合。
皇帝大概是想等到晋阳师旅抵达上党、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再告知计划,可问题是现在魏使已经来到邺都质问,也引起了高湛等警觉与不满,如今在面对其人一再逼问,就算是不久后能够了解事情原委,彼此间怕是也要埋下隔阂。
于是在沉吟一番之后,段韶才又开口示意高湛屏退闲杂人等,这才沉声将自己的计划稍作讲述:“今建州为魏国所侵夺,对我国危害实在太深,这一情势如若不加扭转,则我国力消耗更深,久而疲敝……”
“你们竟要重启大战、攻打建州?”
高湛听到这一计划后,忍不住瞪大双眼惊讶的低呼一声,旋即便又一脸不满的说道:“当下两国相安无事难道不好?为何偏偏一定要贪功闹事、再起战端?建州之前所以为敌所夺,难道不正是因为其地不利固守?今纵夺回,难免再失,又会因此交恶邻邦,交战不利,又复乞和……”
这世上向来不乏慕强畏强之人,面对身份地位或势力不如自己的人会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可若是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人,则就委曲求全、甚至卑躬屈膝。
高湛虽然在国中地位尊崇,甚至与皇帝都大有分庭抗礼之势,鲜少有人能够逼得他低头,但他却正是不折不扣的畏强怯懦之人,当听到段韶居然要兴兵收复建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此事有几分成功的几率,而是担心会因此触怒强敌从而不可收场。
面对高湛的这一番说辞,段韶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彼此之间的分歧已经大到了很难用道理去说服对方的程度。他也不免有些理解了为何皇帝陛下之前不肯将此事告知长广王,这真可谓是知弟莫若兄了,如果从一开始便告知其人这一系列的计划,这段时间下来还不知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返回顶部↑
随着更具体的作战计划被制定出来,相关事情也开始陆续的执行起来。西魏首批的征集甲兵计划是十万人,这对如今早已经运作成熟的西魏霸府府兵系统而言并不是多有难度的事情,只需旬日便可召集完毕。
不过在正式的发起进攻之前,西魏方面还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派遣使者前往北齐境内表示抗议。毕竟两国眼下还处于和谈罢战的状态中,结果北齐却不声不响的派兵侵扰义阳,西魏方面为了师出有名,那自然要表达严厉的抗议。
不只是作为如今北齐军政中心所在的晋阳,就连已经逐渐过气了的邺城,李泰也同样派遣使者前往谴责齐军主动挑衅一事,并且要求北齐立即对此做出回应,否则那就要做好接受西魏各种打击报复的准备!
北齐邺都尚书省中,当留守邺都的长广王高湛在面对魏使劈头盖脸一通斥问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发懵,因为他还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脑海中第一反应是莫非魏国是故意捏造事实来找茬的?
可是当魏使摆出义阳遭受侵扰的各项记录与种种损失的时候,高湛又忍不住心生疑惑。他虽然并不知晓内情,但也并不是傻子,心知如果西魏是要刻意诬蔑找茬,未必会如此言之凿凿。
旋即他便又联想到驻守邺南的段韶不久前提出一份涉及人物钱粮非常多的后勤计划、要求邺都方面予以配合,高湛心内顿时不免又是一沉。
他先将魏使敷衍一番,旋即便着员邀请段韶归都,待到段韶归来后,他便神色冷厉的询问道:“王前索取众多谷帛丁役,究竟所谋何事?至尊知否?为何我竟不知!今魏使来问其国义阳频遭我国人马侵扰,是否与王所谋划之事有关?那义阳远在淮南之境,王莫非欲弃邺都而图谋岛夷之地?”
第1225章 箭在弦上
听着长广王这一连串的质问,段韶心内不由得暗叹一声,同时也颇感头疼。
长广王与当今皇帝乃是同父同母的至亲兄弟,但彼此间关系却并不怎么好。虽然他们两人旧年也曾亲密无间的一起发动政变,但自那以后关系便是每况愈下,以至于都到了相看两厌的程度。
如今皇帝陛下常年待在晋阳,邺都这一摊子事务则基本上都交给了长广王,除了一些实在避不开的人事之外,彼此间在某些方面甚至都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就拿这一次段韶所计划的收复建州一事来说,段韶是直接奏报到了晋阳,但晋阳方面的皇帝却表示在计划正式执行之前,不必告知邺都方面太多细节。
皇帝或许是出于保密的原因,但是这一交代也体现出对于邺都方面留守人员的不信任。毕竟这些河北世族们与陇西李氏之间有着或深或浅的牵连,一旦让他们知晓了北齐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乃是建州,西魏方面知晓此事想必也就不远了。
但是这种刻意的隐瞒,也就难免会将长广王排斥在核心机密之外。而想要完成这一计划,又少不了要依靠邺都方面的后勤支持。
皇帝不肯对长广王开诚布公,段韶夹在他们兄弟之间也是颇为尴尬,此时面对高湛的质问时,他一时间也不知该要如何作答,沉默片刻之后才又沉声说道:“相王多虑了,如今我国与魏国对峙,核心安危便在大河以北,纵然有所图谋亦不离此间,义阳之事或有或无、亦不必深问究竟。”
高湛倒也可以称得上是精明警觉,在听完魏国使者的控诉之后便意识到许多事情,但他却以为段韶是要瞒着他率军南去征战淮南,则就不免显得精明有余而格局有缺。
段韶不方便直接向高湛透露收复建州的计划,但也给出了一定程度的暗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黄河以北,南面纵然有什么举动也不必深问究竟。
高湛对于这个答案自是有些不满,旋即便又皱眉说道:“如今魏使入朝诸多责问,我国军事我竟需要从敌人口中才能知悉,王又能否告我该要如何回应魏使?”
“相王实在不必为此烦忧,晋阳方面想必会对此有所应答。魏使此番前来邺都,无非是想以此事滋扰国中人情,只需礼送出境,大可不必给予什么回应。”
段韶闻言后便又沉声说道:“朝廷连年大事人力物料构建邺南防线,虽然不谓坚若磐石,但魏国想要突破防线也是极难,我国中人事只要一应如常,实在不必在意敌之所问。”
高湛见段韶仍是如此口风严密,当即便又冷声说道:“敌之所问可以不必在意,但今国中所谋我竟一无所知!王若自度能够将我隔绝于机密之外、对事仍然全无影响,那自然大可不必告我。但如果因此而令谋划之中恒生波折、甚至事有困阻,王亦应知错不在我!”
段韶也觉得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瞒住高湛,的确是有些不妥,毕竟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中,人员物资的输济都要经邺都运抵前线。高湛若完全的懵懂无知,自然也就难以做出有效的配合。
皇帝大概是想等到晋阳师旅抵达上党、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再告知计划,可问题是现在魏使已经来到邺都质问,也引起了高湛等警觉与不满,如今在面对其人一再逼问,就算是不久后能够了解事情原委,彼此间怕是也要埋下隔阂。
于是在沉吟一番之后,段韶才又开口示意高湛屏退闲杂人等,这才沉声将自己的计划稍作讲述:“今建州为魏国所侵夺,对我国危害实在太深,这一情势如若不加扭转,则我国力消耗更深,久而疲敝……”
“你们竟要重启大战、攻打建州?”
高湛听到这一计划后,忍不住瞪大双眼惊讶的低呼一声,旋即便又一脸不满的说道:“当下两国相安无事难道不好?为何偏偏一定要贪功闹事、再起战端?建州之前所以为敌所夺,难道不正是因为其地不利固守?今纵夺回,难免再失,又会因此交恶邻邦,交战不利,又复乞和……”
这世上向来不乏慕强畏强之人,面对身份地位或势力不如自己的人会趾高气昂、不可一世,可若是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人,则就委曲求全、甚至卑躬屈膝。
高湛虽然在国中地位尊崇,甚至与皇帝都大有分庭抗礼之势,鲜少有人能够逼得他低头,但他却正是不折不扣的畏强怯懦之人,当听到段韶居然要兴兵收复建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此事有几分成功的几率,而是担心会因此触怒强敌从而不可收场。
面对高湛的这一番说辞,段韶一时间也是无言以对,彼此之间的分歧已经大到了很难用道理去说服对方的程度。他也不免有些理解了为何皇帝陛下之前不肯将此事告知长广王,这真可谓是知弟莫若兄了,如果从一开始便告知其人这一系列的计划,这段时间下来还不知要搞出什么幺蛾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