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季徵的死他应该早有心理准备,谋逆,成了当帝王,输了就死。
  被西南王抓走,到底是自愿还是被动,现在还不好说,镇西侯眼里是被动而已,苏景同恨周文帝到极致,未必做不出“故意被西南王抓走,顺理成章投诚,利用西南王杀周文帝”的事。
  快速输给顾朔更没什么好回避的。
  为什么会成今天这样呢。
  江天不死心,“真的没办法公开他是姜时修吗?”挽回点名声也是好的呀。
  “除非他自己愿意承认。”左正卿道。
  江天想不明白,这个事,苏景同为什么不承认呢?
  这有什么不能承认的理由呢?
  做坏事怕人知道,做好事有什么怕的?
  太学府里,霍方坐在明德堂中听课。他每到兵法课就去勤学堂蹭课,到其他课时回明德堂。明德堂也有讲兵法的博士,据说是以前在姜时修帐下干活的,能给姜时修打下手,水平想必相当不错,很受学子欢迎。霍方这次回来上课,正好赶上兵法课。
  两个学堂进度不一样,勤学堂还停留在西北守卫战,明德堂已经讲到津门大乱了。
  大周那几年,战事四面开花。
  先是大周南部的百姓活不下去了,要造反,苏季徵暂停了谋反大业,去南部平乱。
  后来西北战事起,瓦剌入侵西北,顾朔和姜时修守西北。
  再然后苏季徵和南部的百姓和谈成功,减免南部三年赋税,查处贪官污吏,赦免百姓造反之罪,在南部开商路,平定了南部之乱。
  紧接着苏季徵觉得再拖下去,这辈子都当不了皇帝了,调兵围困皇宫,正式造反。
  左正卿预料到苏季徵会在这时候造反,巡防营和禁军的人早有埋伏,两军对垒。
  苏季徵是就近调兵,调走的是津门的部分赤霄军。
  大周东面的东瀛人趁津门防守薄弱,大举进攻。仅凭津门现有的兵力,很难应对。
  苏季徵陷入两难境地,津门原本是巡防营和赤霄军共同看守,现在赤霄军被他调走一部分来围困皇宫,巡防营被左正卿调来和他对垒,津门想从四周借兵,还需要时间。如果他坚持造反,赤霄军和巡防营都会被拖死在皇宫附近,津门势必失守,如果他此刻调转方向带赤霄军去守津门,左正卿很可能从后面包围他,和东瀛人里外夹击。
  前者津门失守,但他很可能登上皇位,完全可以先迁都,等积蓄兵力再打回去,收复京城和津门。
  后者,又一次被打断起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苏季徵再乐观也要怀疑老天爷真不想让他当皇帝了。一旦被左正卿和东瀛人包了饺子,必死无疑。
  左正卿出面和苏季徵和谈,先一致对外,把巡防营和赤霄军的人都派去津门,解了津门之困再说其他。
  苏季徵信得过左正卿的人品,信不过周文帝。这里必定有坑。但眼下情况紧急,苏季徵也没墨迹,直接和左正卿一起转头去了津门。
  津门之战中,苏季徵战死,左正卿重伤修养。东瀛人退。周文帝趁苏季徵死后树倒猢狲散的机会,以苏季徵曾调兵围困皇宫谋逆为由,削了苏季徵的摄政王位,查抄摄政王府,苏家族人下狱。
  霍方本来在打瞌睡,听到这儿脑子激灵一下,彻底醒了。
  不对啊,这可是兵法课,不讲苏季徵和左正卿怎么打退东瀛的,讲一堆苏季徵造反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
  “博士,”霍方提问:“津门之战是怎么打赢的呢?”
  “这……”博士面露难色,“我那时在西北,津门之战损失惨重,未有记载。”简单来说,就是我不知道。
  霍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