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不是背后做个小宠物,人前做个傀儡皇帝。
  可先生不懂。
  江家亏欠蒲家太多,先生不愿意再轻信。
  没关系,他会好好努力的,总有一天,先生会明白他的心。
  到那个时候,他要问问先生,先生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要什么。
  第56章 奇迹!双甲!此诗开创先河,注定流传……
  深夜,清苑县文院一众纸袋中悄无声息多了一份,就放在最上面。
  各县参考人数都有县丞负责记载,但护送御卷来这的人已经想好了对策,坚决保证万无一失。
  鸡鸣才响过第一声,清苑县文院院长就爬起来洗了把脸,掏出钥匙打开存放学子们试卷的书室大门。
  他打了个哈欠,并没有发现檐上灰瓦有动过的痕迹。
  礼部和县令还没起,在隔壁睡着,院长在桌子后面坐下,拿起第一份纸袋,揭开收卷时贴上的蓝色封条。
  他的左手边有一叠红色封条和一碗米糊,在他们三人依次评卷完毕后,会把试卷装回纸袋用红色封条封好,全部送到圣院。
  院长取出里面的答卷,左上角题名的那一块用一个三角形的封条套着,封条上盖着印泥,印泥的制式是礼部统一的官印,在试卷收上来的第一时间由礼部尘封盖印,礼部之人不参与评卷只是全程监督,如果这个印泥有损毁,那么成绩就会作废。
  因此县令和院长评卷时,是无法看到这份试卷究竟由谁书写,也是绝对无法徇私的。
  毕竟礼部来人年年都不一样,这些参与科举准备事宜的礼部官员每一个人的家室、来往关系都由大理寺和户部共同整理,保证他们去往的监考地人生地不熟,基本一个人也不认识。
  院长没有碰盖着印泥的那一张纸,一般来说县试中名字都属在诗作那一张上,放在最上面,院长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开始批改那些考题。
  从县试开始到结束,一共需要经历十七天,一天考试,一天张榜,剩下十五天用来批改,早批改完,就能早张榜。
  各地参考人数不一样,张榜日也就不同。
  院长拿着朱笔,随时准备划出错漏,但是看完第一张纸,竟然无从下笔!
  他欣慰地点点头,摸着花白的胡子翻开下一张。
  这时他才忽然发现每一页下面都贴心标好了页码,字很小,但是很清晰。
  是个心细如发的。院长想着,继续看。
  字很好看,字形柔美但笔锋凌厉,写字人书法造诣颇深,这已经有自成一家的雏形了。
  院长平时也研究些书法,他一边点头,一边忍不住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太过稚嫩,这写字的人年龄似乎不大,笔力有些浅了,但若他肯用功,假以时日定能开创新的字体……”
  “咦?这第二张怎么竟也无错漏?看来这孩子当真是苦读过,肯下苦功夫是好事,等张榜后老夫定要去见见他,这样的后生若不能提携,那真是我绥阳的损失。老夫要让他进文院,亲自教导他考秀才……”
  “这……这……”
  “无错漏!又无错漏!难道我清苑县今年要出一个甲了吗!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年了,近百年来绥阳一共只有三个在县试中获得过甲的考生,一位是当今文相大人,另一位是那位帝王师,难道这第三位竟出在我清苑县吗!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见县令跟我提起呢,一定是因为这少年家境贫寒,所以不曾引人注意吧,这真是我们的失职,也许老夫该建议县令平常多去各村里看看,老夫也不能总待在这文院里了。”
  “知行合一的道理我怎么忘了呢,难怪这么多年我的文位一直不能寸进,原来我竟忘了学文的根本”,院长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一页页翻过,翻到最后一页时,他闭上了眼,像是不敢置信。
  再睁眼时,他满眼震惊,喃喃,“一甲……”
  良久后,他踉踉跄跄推倒椅子,跑出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