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可能,他学究百家,为了写出最合适最能让天子认可的新儒家思想,哪怕是最偏冷的学说也粗粗通读了一遍。
  除非……是新的学说?
  “释家又名佛教,东汉时期传入华夏的外来学说。”
  “哈?”刘彻气笑了,“一个外来的教派还能混出个名堂来,后世的人在搞什么啊?”
  教派和学说那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个外来的。
  刘彻真的无语了,怎么,难道诸子百家那么多家,还打不过一个外来的嘛?
  董仲舒皱眉,道家法家墨家,无一不是显赫一时,都很有可能性,但如果是治国的话……墨家最不可能。
  至于佛教,他压根没想过,直接排除了。
  董仲舒怎么也是当世大儒,一手推动儒家成为大汉正统思想,虽然学说本该无国界之分,但是人却有国籍之分。
  以他的骄傲,自然不能认同一个不知名的教派和儒家并列,甚至还三教合一,可笑。
  三教合一他能理解,因为他本来就在做这种事情。
  以儒学为根本,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在兼容与发展的同时,让儒学变得更好。
  这里面诚然有妥协于君王的一部分,但是董仲舒扪心自问,他无愧。
  为了推行儒学,一些牺牲和妥协都是有必要的。
  他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儒家!
  事实也证明他是对的,哪怕白泽说千年后儒家面目全非,可是王朝尚有末路,千年前还不一定有儒家,孔子也算不了几百年后的今天,那么他为什么要纠结千年后的事情呢?
  换个角度来说,一种思想能推行千年,不就已经证明其可取性和成功性呢?
  换一个,结果未必就更好。
  董仲舒相信,这也是陛下为什么动摇了却还不没有改旗易帜的原因。
  如今,白泽的透露的未来反而让他更加肯定一件事,那就是,只要皇帝制度还存在,那么就没有几个皇帝能拒绝他重新编写的儒家思想。
  这是儒家的成功,是他的成功。
  那么,董仲舒也就更不能接受在成功干掉诸子百家之后居然被外来教派可趁之机。
  刘彻幽幽道:“还不如让道教上呢。”至少是他华夏本土孕育出来的。
  董仲舒差点就点头了,可不是,好歹他们儒家和道家也打打闹闹那么多年,至少老熟人了,论起渊源来那就更深了,要知道老子也算孔子半个老师了。
  (四舍五入,诸子百家都是沾亲带故的。)
  (哈哈哈哈stm的沾亲带故。)
  (被你们笑死了。)
  (你们还真别说,不说孔子那些年寻之路为他解惑的半师们,往后儒家的荀子又教出了两个法家的大佬,啧啧诸子百家真的沾亲带故啊。)
  (哈哈哈还真是,各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董仲舒能改编的那么丝滑没有道理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