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第1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府侯爷看着西府所有人都在哭,唯独东府少了个人,就是三儿子张宗翔,西府的哭声远远高于东府。
  东府侯爷觉得没有面子,便责令东府管家潘达快去找人,务必把三少爷找回来哭丧!
  主子们都在哭,下人们都在忙。
  此时东府大管家潘达忙的连上吊都没空,怎么有闲工夫去找不知去那里浪的张宗翔?
  潘达胡乱答应了,派了个小厮出去找,小厮怎么可能知道去那里找人?反正一个庶子,连三少奶奶都懒得找丈夫,谁会在乎?
  小厮干脆借口寻人,出城玩去了。
  因老祖宗病了多年,府里早就有做准备,一应丧服都是全的,男仆穿上了白直裰,头戴白色唐巾,女仆们穿着白色苧麻衫裙,
  把颜色鲜艳的灯笼、幔帐等等换下来了,府里各处搭起了孝棚,一个个忙得脚不沾地。
  去钦天监请的阴阳生来了,拿着老祖宗的生卒年月和府里侯爷侯夫人还有孙子辈,重孙辈的八字算日子和吉时。
  阴阳生一通推算,说道:“若要利子孙,老祖宗停放的时间不宜过长,三七即可安葬。”
  三七就是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下葬。
  没等东府侯爷开口,西府侯爷就说道:“三七就下葬?会不会太仓促了?以老祖宗的身份,起码要到五七啊。”
  葬礼代表着张家的面子,二十一天怎么够显摆的?得五七三十五天吧!
  阴阳生见识多广,说道:“一来,从老祖宗的生卒年月和孝子贤孙的生辰八字来看,三七最好,利子孙,老祖宗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二来,今天是六月十八,天气渐热,未来会越来越热,纵使贵府上有足够冰块保存遗体,这也很难阻止遗容变了相貌(注:就是腐烂的意思);三来,老祖宗是要和昌国公合葬在京郊的翠微山吧?”
  侯爷们连忙点头,“是的,当年昌国公下葬时,墓穴里已经留好了老祖宗的馆床,只等将来打开墓门,将老祖宗的棺椁抬进去合葬即可。”
  阴阳生点头说道:“那就是了,既然老祖宗不用回沧州老家安葬,就在葬在翠微山,三七二十一天足够了,老祖宗也能早些在地下和昌国公团聚啊。”
  阴阳生好说歹说,总算是说服两个侯爷,同意三七安葬。
  阴阳生撰写了殇榜,定下入小殓、大殓、入棺、出殡等等日期和时辰,三七那日,就是七月初七出殡。
  写完殇榜之后,将殇榜盖在老祖宗遗体之上,东西两府的下人们就四散开来,去各自亲戚们家里报丧,说出殇榜上的各项日期,以便亲戚们按照日期吊丧。
  宫里的皇上,张太后也得了噩耗,各有所赐,张太后悲伤不已,但是身为太后,不能出宫回娘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况且如今宁王造反,国难当头,张太后还要忍住悲伤,命身边女官去张家传话,老祖宗葬礼从简,不得大操大办。
  西府侯爷听了,心思不是滋味,西府反正有钱,办的起盛大的葬礼,他刚才还觉得在家里停灵三七不够,要停五七呢,现在张太后发话了,国难当头,一切从简,一下子逼他歇了大操大办的心思,只得遵从张太后的意思。
  女官还提醒他,“明天大朝会,两位侯爷要说的话可想明白了?”
  对啊!明天皇上会宣布宁王造反,要御驾亲征平乱!正因反贼假托太后娘娘懿旨,我们兄弟两个还要在朝上大骂反贼无耻呢!
  西府侯爷赶紧收起了眼泪,拉着东府侯爷,召集手下幕僚,斟酌明天大朝会的措辞。
  两个侯爷都说有要紧的事情,设灵堂的事情就交给两位侯夫人,周夫人自打女儿死后就吃素念经,身体虚弱,在松鹤堂哭着哭着,想起了女儿,就晕过去了,就是西府崔夫人和东府大少奶奶夏氏两人张罗。
  东府大管家娘子潘婶子从登仙楼买来各色纸扎,摆在灵堂上,又把老祖宗珍藏的古董铜器摆在祭桌上,尤其是一对青铜双耳铜杯,据说还是西周时代的古董,很是珍贵。
  崔夫人看了,忙道:“摆这些做什么?快撤下来!太后娘娘说了,国难当头,丧事从简,这对铜杯大奢侈了,摆上一对银爵杯即可。”
  一旁芙蓉听到这些话,心里着实不是滋味,老祖宗为了张家殚精竭虑,到死却连风光大葬都不能,为了张家,要一切从简。
  芙蓉便过去说道:“侯夫人,这对青铜双耳杯是老祖宗的心爱之物,有时候会拿出来把玩,冬天的时候,还在用来当做梅花的插瓶使用,老祖宗已经走了,这让这对铜杯再陪陪老祖宗吧。虽说丧事从简,但老祖宗毕竟是太后的母亲、堂堂国公夫人,摆上一对西周铜杯不算过过分,留下它们吧。”
  崔夫人很是矛盾,这个节骨眼上老祖宗过世,太后娘娘说要从简,可是太简单就不体面,她一个儿媳妇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