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 / 3)
“从今往后,不仅是我们自己,还有尚未出生的子子孙孙,都将是兵户。”
兵户世袭,南国几百年来,能摆脱兵户身份的人都不过百千人。一旦入了兵户,除非官府安排调动,他们不能随意离开军营所在地。
并且随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罪犯和奴隶充入兵户,原就遭人厌弃的兵户身份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变本加厉地下降。在兵户制度下,士兵的上升路几乎被钉死了。南国重视门第、轻武尚文的观念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摈除的。
更别提这些流民中甚至还有曾经富贵过的人,只是家财毁于战火,还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如今落差这么大,没几人能受得了。
就算真要一辈子呆在这里,他们也不想成为兵户。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铤而走险。
编入兵户的消息公布没多久,流民中就已经有不少怨恨和不满。再经有心人一挑拨,就这样组织出了不小规模的逃亡。
谢宜瑶知道,即使他们最后被强硬编入兵户,多半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样兵士上了战场,当真能奋勇杀敌么?
谢宜瑶看着这些手无寸铁的妇人与稚童,如今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恐惧。
她问:“你们知道是要去哪里吗?”
一位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子道:“不知道,但去哪里都好过一辈子在这里为人驱使吧。”
这名女子叫春燕。
她的身上充满了劳动留下的痕迹,粗糙的双手暗示着她和谢宜瑶迥然不同的出身。
经过细致的询问,谢宜瑶了解到,春燕是和父亲二人一同从江北南逃,随后受到官府的救济的,去年在京口暂时安顿下来。
春燕在农事上十分得力,甚至得到过别驾张宏的亲口夸赞。她会参与这次逃逸,并非是受制于她的父亲,相反,是她唆使了她的父亲。
幼年的亲身经历让春燕极度厌恶战争,不想让父亲战死沙场,也不想让父亲使得别人战死沙场。
谢宜瑶告诉春燕和其他处在担惊受怕中的流民,她理解他们的痛苦。
而她,临淮公主,会为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
有着公主的身份做担保,好说歹说下,一些着急着抗议的流民暂且平静下来了,不再吵闹着要张宏赶紧给个说法,而是等着看谢宜瑶的行动。
谢宜瑶知道,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从等待结果的流民到京口军中的将士,还有那些生活在京口中的普通百姓,心里都可能会动摇,对官府、对楚国。
处在顶层的人们,平日里再怎么看不起底层的人,也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他们生恨发怒,就是天子也要惧怕三分的。
她不会袖手旁观。
暂且安抚好这些被关押的流民,并嘱咐过看官的士兵们不要苛待他们后,谢宜瑶开始了计划的第二步,与周禄商讨如何处置这些参与逃亡的流民。
这上百人就算要受到处罚,也须得分个主次。
周禄面露难色:“下官虽然对于治军很通,可要如何面对这些流民,却实在头疼得很。户籍管理也向来是张别驾在做。虽然也想制定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比之下,处理这些事务更为熟稔的张宏,却缺少该有的胆量和决断的心思。
谢宜瑶决定抛下所有的犹豫,果断一回。
“既然如此,周将军不如听听本公主的意见?”
……
平日里南徐州大大小小的民生政务,通常最高都是报到张宏这里的。张宏做官后处理过不少疑难案件,因此在审理一道上算是有些经验。 ↑返回顶部↑
兵户世袭,南国几百年来,能摆脱兵户身份的人都不过百千人。一旦入了兵户,除非官府安排调动,他们不能随意离开军营所在地。
并且随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罪犯和奴隶充入兵户,原就遭人厌弃的兵户身份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变本加厉地下降。在兵户制度下,士兵的上升路几乎被钉死了。南国重视门第、轻武尚文的观念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摈除的。
更别提这些流民中甚至还有曾经富贵过的人,只是家财毁于战火,还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如今落差这么大,没几人能受得了。
就算真要一辈子呆在这里,他们也不想成为兵户。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铤而走险。
编入兵户的消息公布没多久,流民中就已经有不少怨恨和不满。再经有心人一挑拨,就这样组织出了不小规模的逃亡。
谢宜瑶知道,即使他们最后被强硬编入兵户,多半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样兵士上了战场,当真能奋勇杀敌么?
谢宜瑶看着这些手无寸铁的妇人与稚童,如今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恐惧。
她问:“你们知道是要去哪里吗?”
一位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子道:“不知道,但去哪里都好过一辈子在这里为人驱使吧。”
这名女子叫春燕。
她的身上充满了劳动留下的痕迹,粗糙的双手暗示着她和谢宜瑶迥然不同的出身。
经过细致的询问,谢宜瑶了解到,春燕是和父亲二人一同从江北南逃,随后受到官府的救济的,去年在京口暂时安顿下来。
春燕在农事上十分得力,甚至得到过别驾张宏的亲口夸赞。她会参与这次逃逸,并非是受制于她的父亲,相反,是她唆使了她的父亲。
幼年的亲身经历让春燕极度厌恶战争,不想让父亲战死沙场,也不想让父亲使得别人战死沙场。
谢宜瑶告诉春燕和其他处在担惊受怕中的流民,她理解他们的痛苦。
而她,临淮公主,会为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
有着公主的身份做担保,好说歹说下,一些着急着抗议的流民暂且平静下来了,不再吵闹着要张宏赶紧给个说法,而是等着看谢宜瑶的行动。
谢宜瑶知道,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从等待结果的流民到京口军中的将士,还有那些生活在京口中的普通百姓,心里都可能会动摇,对官府、对楚国。
处在顶层的人们,平日里再怎么看不起底层的人,也不可否认的是,一旦他们生恨发怒,就是天子也要惧怕三分的。
她不会袖手旁观。
暂且安抚好这些被关押的流民,并嘱咐过看官的士兵们不要苛待他们后,谢宜瑶开始了计划的第二步,与周禄商讨如何处置这些参与逃亡的流民。
这上百人就算要受到处罚,也须得分个主次。
周禄面露难色:“下官虽然对于治军很通,可要如何面对这些流民,却实在头疼得很。户籍管理也向来是张别驾在做。虽然也想制定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法,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比之下,处理这些事务更为熟稔的张宏,却缺少该有的胆量和决断的心思。
谢宜瑶决定抛下所有的犹豫,果断一回。
“既然如此,周将军不如听听本公主的意见?”
……
平日里南徐州大大小小的民生政务,通常最高都是报到张宏这里的。张宏做官后处理过不少疑难案件,因此在审理一道上算是有些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