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 / 3)
难怪常言有心事不要独自登高望远,身处茫茫天地之中,谢宜瑶觉得自己变得十分渺小。
这几年来,她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以至于有时候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原本谢宜瑶想,此次京口之行多多少少能让自己多了解些地方上士兵和流民的情况。兵户的问题,她和沈蕴芳讨论过,谢况也同她聊过此事。只要她可以说服周禄或者张宏,改变京口眼下的现状似乎轻而易举。
但当谢宜瑶登上北固楼,遥望长江,她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很陌生的情绪。
虽然昨日在张宏面前说了几句,她也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但谢宜瑶今天面对周禄却迟迟没有开口,因为她知道,若是真的采取了自己的建议,就会有许多活生生的人受到牵连。
人们之所以会习惯于遵循旧的规矩,就是觉得知道会造成什么效果,虽然有利有弊,也不至于出现不可知的危险。
谢宜瑶虽然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但也害怕实际上的无法带来她预想的效果。
可惜沈蕴芳和灵鹊不在身边,无法为她分忧,飞鸢是个闷葫芦,裴贺……他不知道她的许多事,也不知道她是为何有的这种情绪,又怎么能宽慰她。
如果陆安和周禄在,谢宜瑶反倒能逼着自己切换成状态,但现在她身边只有一个飞鸢在,难免一时半会陷入了踌躇之中。
好在谢宜瑶本并没有硬拦着周禄和陆安上来,只是让他们离得远一些而已。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众人也大都登上了楼。
在这样的场合下,谢宜瑶几乎是立刻本能地压抑住了她那些私密又个人的情绪。
周禄笑道:“公主不愧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我这老头子也差点赶不上殿下的脚步了。”
他没有看出谢宜瑶的心思,依旧是那幅大大咧咧的样子。
谢宜瑶微笑道:“将军谦虚了。”
周禄的年龄比谢况大得不多,在谢宜瑶看来,比起这几年经常会生些小病的谢况,周禄可是称得上“老当益壮”。
只是谢宜瑶走得那么快,周禄要是跟得紧反倒奇怪了,他才刻意放慢了脚步。
“这里可是能把大半个京口都尽收眼底的。殿下观之,以为如何?”
“当真壮丽山河。”
周禄爽朗地笑了几声。
谢宜瑶继续眺望着江面,良久,才对周禄说道:“本公主已经耽搁将军半日了,正好我也想去军营看看,不如一道回军营吧,将军意下如何?”
刚爬到顶楼的陆安正气喘吁吁,听到谢宜瑶的话,顿时感觉天都塌了。
第69章 京口兵将(七) “因能授职,各取所长……
前江夏王谢冲在流徙途中遭到水匪袭击, 押送的官兵护送不力,而匪徒疑似有江州本地势力的庇护……这是官方的说法。
谢况是从地方起兵走到篡位这条路的,因此他比谁都了解抑制地方权势的重要性。如今基本承袭前朝旧制, 尚未能及时改革的情况下, 地方仍然难以管理控制。
无奈以现有的治理体系, 皇帝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相比之下,往往是当地的郡望豪强则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在地方统兵的将军们也不容忽视。
谢况将谢冲遇袭身亡一事的罪责安在了江州地方的头上,这也成为他开始整顿地方军队的引子。
谢宜瑶一时间竟说不上谢况究竟是薄情还是无私, 能将他最宠爱的四弟的死当做政治上的一步棋。
身为天子, 谢况不能轻易离开都城,并且目前太子尚且年幼,无法监国理政。故而谢况不得以出此“下策”, 选择让女儿替他到地方上去看看。
他想,谢宜瑶至少是比那些大臣们更值得信任, 也更没有私心的,而且谢宜瑶没有和盘根错节的官场有什么牵扯, 与周禄等人也没有恩怨, 定能将真实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转述与他。
无论如何,正是因为有皇帝的旨意在前, 所以当谢宜瑶提出要随周禄去军营的时候, 饶是陆安也没有办法提出反对的意见。 ↑返回顶部↑
这几年来,她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以至于有时候忘记自己是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原本谢宜瑶想,此次京口之行多多少少能让自己多了解些地方上士兵和流民的情况。兵户的问题,她和沈蕴芳讨论过,谢况也同她聊过此事。只要她可以说服周禄或者张宏,改变京口眼下的现状似乎轻而易举。
但当谢宜瑶登上北固楼,遥望长江,她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很陌生的情绪。
虽然昨日在张宏面前说了几句,她也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但谢宜瑶今天面对周禄却迟迟没有开口,因为她知道,若是真的采取了自己的建议,就会有许多活生生的人受到牵连。
人们之所以会习惯于遵循旧的规矩,就是觉得知道会造成什么效果,虽然有利有弊,也不至于出现不可知的危险。
谢宜瑶虽然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但也害怕实际上的无法带来她预想的效果。
可惜沈蕴芳和灵鹊不在身边,无法为她分忧,飞鸢是个闷葫芦,裴贺……他不知道她的许多事,也不知道她是为何有的这种情绪,又怎么能宽慰她。
如果陆安和周禄在,谢宜瑶反倒能逼着自己切换成状态,但现在她身边只有一个飞鸢在,难免一时半会陷入了踌躇之中。
好在谢宜瑶本并没有硬拦着周禄和陆安上来,只是让他们离得远一些而已。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后,众人也大都登上了楼。
在这样的场合下,谢宜瑶几乎是立刻本能地压抑住了她那些私密又个人的情绪。
周禄笑道:“公主不愧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我这老头子也差点赶不上殿下的脚步了。”
他没有看出谢宜瑶的心思,依旧是那幅大大咧咧的样子。
谢宜瑶微笑道:“将军谦虚了。”
周禄的年龄比谢况大得不多,在谢宜瑶看来,比起这几年经常会生些小病的谢况,周禄可是称得上“老当益壮”。
只是谢宜瑶走得那么快,周禄要是跟得紧反倒奇怪了,他才刻意放慢了脚步。
“这里可是能把大半个京口都尽收眼底的。殿下观之,以为如何?”
“当真壮丽山河。”
周禄爽朗地笑了几声。
谢宜瑶继续眺望着江面,良久,才对周禄说道:“本公主已经耽搁将军半日了,正好我也想去军营看看,不如一道回军营吧,将军意下如何?”
刚爬到顶楼的陆安正气喘吁吁,听到谢宜瑶的话,顿时感觉天都塌了。
第69章 京口兵将(七) “因能授职,各取所长……
前江夏王谢冲在流徙途中遭到水匪袭击, 押送的官兵护送不力,而匪徒疑似有江州本地势力的庇护……这是官方的说法。
谢况是从地方起兵走到篡位这条路的,因此他比谁都了解抑制地方权势的重要性。如今基本承袭前朝旧制, 尚未能及时改革的情况下, 地方仍然难以管理控制。
无奈以现有的治理体系, 皇帝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相比之下,往往是当地的郡望豪强则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在地方统兵的将军们也不容忽视。
谢况将谢冲遇袭身亡一事的罪责安在了江州地方的头上,这也成为他开始整顿地方军队的引子。
谢宜瑶一时间竟说不上谢况究竟是薄情还是无私, 能将他最宠爱的四弟的死当做政治上的一步棋。
身为天子, 谢况不能轻易离开都城,并且目前太子尚且年幼,无法监国理政。故而谢况不得以出此“下策”, 选择让女儿替他到地方上去看看。
他想,谢宜瑶至少是比那些大臣们更值得信任, 也更没有私心的,而且谢宜瑶没有和盘根错节的官场有什么牵扯, 与周禄等人也没有恩怨, 定能将真实的情况原原本本地转述与他。
无论如何,正是因为有皇帝的旨意在前, 所以当谢宜瑶提出要随周禄去军营的时候, 饶是陆安也没有办法提出反对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