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3)
谢宜瑶还记着这一点,提前许久就派人在外地收购了一批香料,后来还顺带提点了一下黄妪。
黄妪虽然日常生活中偶然会犯糊涂,但在要紧上却并非如此。
她自年轻时就很通生财之道,一大家子发了好些年的财,无奈命途多舛,失去了亲人和家产。
如今宝刀未老,幸好遇上机缘,借谢宜瑶的资助和关照又把生意做起来了。谢宜瑶只是告诉她香料价格八成会涨,她便借此大赚了一笔。
当然,最后也没有忘记提点她的人。
光是她送给谢宜瑶的这批香料,如今的市价加起来就已经远远超过当时谢宜瑶给她的那些财帛的价值了。
谢宜瑶让灵鹊去取了一些香料来,在炉中点燃。
不过一会儿,屋内便有氤氲香气。
灵鹊好奇问道:“殿下为何对她格外照顾?”
“我小时候和黄阿婆是邻居,她对我关爱有加,虽然并非大恩大德,却已经是缘份了。萍水相逢能够再度相认,实属不易。”
每当自己遇上前世并无交集的人,或是改变了身边人的命运时,谢宜瑶才会感受到自己真的重活了一回。
比起一成不变且熟悉到反感的谢冲、谢况,能和这些人相遇,才让谢宜瑶觉得未来仍然是有希望的。
“嘻,贵主这当真是好香啊!”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谢宜瑶听这声音,便知是沈蕴芳来了。
她也没理会沈蕴芳的打趣,只问:“我让你去做的事,可办好了?”
“那是自然。”
柳十四的事提醒了谢宜瑶,他虽是柳氏子弟,但家中并不雄厚,却可以如此枉顾王法。
更不用说这里还是京城,地方上会是什么乱象,现在的谢宜瑶甚至想象不出。
谢冲给她道了歉,也向袁睦表了态,但唯独没有想到街上被柳十四冲撞了的百姓。
谢宜瑶是不愿意就这样放过柳十四的,她想到了崔晖。
崔晖和谢况是多年旧交,当年谢况还是个小官的时候,崔晖便看出谢况有帝王之资,谢况能够顺利称帝,他也是背后的推手之一。
谢况称帝后,重镇和要职则大多都被交予宗室和心腹,然而他虽不信任士族高门,却又不得不依仗他们来揽劝,因此也给高门士族中人授以高位。
这些官职虽然品秩高,却都不如崔晖更近机要。
柳十四的事虽说并不直接归他管,但崔晖如果有要处理的意愿,当然是能管的。
谢宜瑶好歹也和崔晖认识了十年有余,崔晖名义上又是她的师傅,因此去拜访一下,并没什么困难。
然而以防万一,谢宜瑶还是让沈蕴芳先找到崔朝华,借口说要去拜访她,以此掩盖前往崔宅的真实目的。
虽然崔朝华并未见过谢宜瑶,但她素日对谢宜瑶的名声有所听闻,又和沈蕴芳有不浅的交情,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数日后,崔宅。
崔晖雅好风流,颇善文学,这也是谢况与他交好的原因之一。他当年跟着谢况进京后,就在京城中购置了这处宅院,并请专人设计建设了园林。
聚石为山,引水为池;亭台楼阁,琼楼玉宇。 ↑返回顶部↑
黄妪虽然日常生活中偶然会犯糊涂,但在要紧上却并非如此。
她自年轻时就很通生财之道,一大家子发了好些年的财,无奈命途多舛,失去了亲人和家产。
如今宝刀未老,幸好遇上机缘,借谢宜瑶的资助和关照又把生意做起来了。谢宜瑶只是告诉她香料价格八成会涨,她便借此大赚了一笔。
当然,最后也没有忘记提点她的人。
光是她送给谢宜瑶的这批香料,如今的市价加起来就已经远远超过当时谢宜瑶给她的那些财帛的价值了。
谢宜瑶让灵鹊去取了一些香料来,在炉中点燃。
不过一会儿,屋内便有氤氲香气。
灵鹊好奇问道:“殿下为何对她格外照顾?”
“我小时候和黄阿婆是邻居,她对我关爱有加,虽然并非大恩大德,却已经是缘份了。萍水相逢能够再度相认,实属不易。”
每当自己遇上前世并无交集的人,或是改变了身边人的命运时,谢宜瑶才会感受到自己真的重活了一回。
比起一成不变且熟悉到反感的谢冲、谢况,能和这些人相遇,才让谢宜瑶觉得未来仍然是有希望的。
“嘻,贵主这当真是好香啊!”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谢宜瑶听这声音,便知是沈蕴芳来了。
她也没理会沈蕴芳的打趣,只问:“我让你去做的事,可办好了?”
“那是自然。”
柳十四的事提醒了谢宜瑶,他虽是柳氏子弟,但家中并不雄厚,却可以如此枉顾王法。
更不用说这里还是京城,地方上会是什么乱象,现在的谢宜瑶甚至想象不出。
谢冲给她道了歉,也向袁睦表了态,但唯独没有想到街上被柳十四冲撞了的百姓。
谢宜瑶是不愿意就这样放过柳十四的,她想到了崔晖。
崔晖和谢况是多年旧交,当年谢况还是个小官的时候,崔晖便看出谢况有帝王之资,谢况能够顺利称帝,他也是背后的推手之一。
谢况称帝后,重镇和要职则大多都被交予宗室和心腹,然而他虽不信任士族高门,却又不得不依仗他们来揽劝,因此也给高门士族中人授以高位。
这些官职虽然品秩高,却都不如崔晖更近机要。
柳十四的事虽说并不直接归他管,但崔晖如果有要处理的意愿,当然是能管的。
谢宜瑶好歹也和崔晖认识了十年有余,崔晖名义上又是她的师傅,因此去拜访一下,并没什么困难。
然而以防万一,谢宜瑶还是让沈蕴芳先找到崔朝华,借口说要去拜访她,以此掩盖前往崔宅的真实目的。
虽然崔朝华并未见过谢宜瑶,但她素日对谢宜瑶的名声有所听闻,又和沈蕴芳有不浅的交情,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数日后,崔宅。
崔晖雅好风流,颇善文学,这也是谢况与他交好的原因之一。他当年跟着谢况进京后,就在京城中购置了这处宅院,并请专人设计建设了园林。
聚石为山,引水为池;亭台楼阁,琼楼玉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