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 / 3)
说回当下,谢宜瑶这次去襄阳,是光明正大地以临淮公主的身份出行,仪仗齐备不说,谢况还给了一堆亲兵护卫,以保障她的安全。
只是也变相束缚住了她。
队伍出了城门,便前往渡口,准备从长江逆流而上,再进入汉水,最终抵达襄阳。
京城到底是首善之区,即便是外郭,也有许多人聚居于此,颇有烟火气息。如今正是初秋,眺望远处的天,只见候鸟南归,碧空如洗,青山绿水,也是一幅美景。
大雁南飞,飞往家乡。
可谢宜瑶的家乡在哪呢?京城,还是襄阳?
她想不出答案。
坐上了船,一路向西,沿江的城镇多半还算热闹,但都远远不能和京城相比。
算上前世,谢宜瑶也没怎么在襄阳和金陵以外的地方久待过,偶尔出行一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观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究竟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谢宜瑶虽然能从那些歌功颂德的诗文里知道京城是多么繁华,但她没想到在其他荒凉之地的映衬之下,这一切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平日生活在金碧辉煌的公主第里,以为乔装到街上逛逛算是体察民情了,却没想过京城之外会是什么景象。
一行人到了武昌后,即将从长江进入汉水,然而这几日狂风大作,船队决定缓个几天再出发。
谢宜瑶并无不满,武昌身处江汉交界之地,也算是人烟阜盛,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这里逗留,再好不过了。
等船靠了岸,该前来迎接的官兵却不知出了什么纰漏,尚未赶到。
谢宜瑶站在船头眺望江景,灵鹊有些晕船,还在休息,飞鸢没受影响,便安静地陪着谢宜瑶一起吹着风。
谢宜瑶眺望着京城的方向,又看看襄阳的方向。
面前澄澄的江水,将几个城镇联结起来,然而同一条江的上游和下游,风土人情却各不相同。
这江河之水滋润着楚民的生长,也保卫着楚民的安全。
“都说天罗地网,”面对此情此景,谢宜瑶不禁感叹道,“我看哪,这江淮河汉就是自然的地网。” ↑返回顶部↑
只是也变相束缚住了她。
队伍出了城门,便前往渡口,准备从长江逆流而上,再进入汉水,最终抵达襄阳。
京城到底是首善之区,即便是外郭,也有许多人聚居于此,颇有烟火气息。如今正是初秋,眺望远处的天,只见候鸟南归,碧空如洗,青山绿水,也是一幅美景。
大雁南飞,飞往家乡。
可谢宜瑶的家乡在哪呢?京城,还是襄阳?
她想不出答案。
坐上了船,一路向西,沿江的城镇多半还算热闹,但都远远不能和京城相比。
算上前世,谢宜瑶也没怎么在襄阳和金陵以外的地方久待过,偶尔出行一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观察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究竟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谢宜瑶虽然能从那些歌功颂德的诗文里知道京城是多么繁华,但她没想到在其他荒凉之地的映衬之下,这一切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平日生活在金碧辉煌的公主第里,以为乔装到街上逛逛算是体察民情了,却没想过京城之外会是什么景象。
一行人到了武昌后,即将从长江进入汉水,然而这几日狂风大作,船队决定缓个几天再出发。
谢宜瑶并无不满,武昌身处江汉交界之地,也算是人烟阜盛,可以名正言顺地在这里逗留,再好不过了。
等船靠了岸,该前来迎接的官兵却不知出了什么纰漏,尚未赶到。
谢宜瑶站在船头眺望江景,灵鹊有些晕船,还在休息,飞鸢没受影响,便安静地陪着谢宜瑶一起吹着风。
谢宜瑶眺望着京城的方向,又看看襄阳的方向。
面前澄澄的江水,将几个城镇联结起来,然而同一条江的上游和下游,风土人情却各不相同。
这江河之水滋润着楚民的生长,也保卫着楚民的安全。
“都说天罗地网,”面对此情此景,谢宜瑶不禁感叹道,“我看哪,这江淮河汉就是自然的地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