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第223节(2 / 4)
看起来, 沈锦好像很不欢迎贾璋这个新同僚。
贾璋并没有把沈锦的态度放在心上,人生于世,本就不可能讨得所有人的欢喜。
他完全没必要因为沈锦的态度,就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
刘景与贾璋熟稔些后,才向贾璋这个新上任的日讲官宣讲日讲与经筵的流程。
在这之后, 他又给贾璋分配了工作。
因为贾璋是新来的,并不清楚他们之前讲过什么、讲到了哪里。
所以这段时间, 贾璋这个新人只用先做展书官打下手,旁听学习主持日讲的方式方法即可。
前些日子, 陛下往值庐这边递了条子。
条子上面罗列了陛下想听的经史,现在他们讲的经典, 就是陛下条子上面的第一部典籍《舜典》。
而在讲完《舜典》后,他们会讲条子上面罗列的第二部典籍《管子》。
到了那个时候,贾璋对日讲的全部流程也熟悉起来了,也就可以担任主讲或副主讲,为陛下讲解经义了。
所以刘景安排贾璋做的事情就是阅读《管子》,就刘景分配给他的那部分内容提前写好讲章。
写好后,他需要把讲章交给刘景,再由刘景把他们讲章一起送去内阁审核。
待到内阁批准通过后,他们这些日讲官才能给陛下讲经。
所以,贾璋前来讲经值庐轮值第一天上午,一直都埋首于经典中。
直到午后陆英过来传召日讲官时,才从《管子》之中脱离出来。
在听到绍治帝的传召后,刘景带着贾璋他们几人一起前往玉熙宫小书房参与日讲。
一般情况下,日讲时分,四位日讲官会轮流担任主讲、副主讲与展书官。
贾璋目前的工作就是展书官。
这份工作的内容不算难,贾璋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在刘景、沈锦、祝均进讲经史,解答绍治帝的疑惑时,站在绍治帝身旁。
讲官讲到了哪里,他就拿着玉尺点哪里,顺便还要为绍治帝翻页。
按照刘景的安排,在绍治帝听完《舜典》前,贾璋都要做展书官;在绍治帝听完《舜典》后,贾璋再与其他日将官一起轮流排班做主讲、副主讲或展书官。
这个安排很合理,贾璋并没有反对。
因为绍治帝是成年人,不是年龄稚嫩、还需要学习经义句读的小皇帝。
所以日讲官们在讲解经史时,不用逐字逐句的解读,更不用一味地强调忠孝仁德等道德标准。
绍治帝需要他们讲解的内容不是那些,而是他们总结出来的,历朝历代的执政纲领、失误政策及原因。
贾璋一边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展书官,一边旁听刘景等人讲经的方法与内容,并默默地总结经验,记在心里。
少说多记,总是不会出错的。
待到几位侍读讲解完经义,诵读声和疑问声都停止,贾璋才把象牙御制书签插到书籍之中。
他把书籍合好,将书籍和玉尺全都交给侍立在一旁的陆英。 ↑返回顶部↑
贾璋并没有把沈锦的态度放在心上,人生于世,本就不可能讨得所有人的欢喜。
他完全没必要因为沈锦的态度,就陷入自我怀疑的陷阱。
刘景与贾璋熟稔些后,才向贾璋这个新上任的日讲官宣讲日讲与经筵的流程。
在这之后, 他又给贾璋分配了工作。
因为贾璋是新来的,并不清楚他们之前讲过什么、讲到了哪里。
所以这段时间, 贾璋这个新人只用先做展书官打下手,旁听学习主持日讲的方式方法即可。
前些日子, 陛下往值庐这边递了条子。
条子上面罗列了陛下想听的经史,现在他们讲的经典, 就是陛下条子上面的第一部典籍《舜典》。
而在讲完《舜典》后,他们会讲条子上面罗列的第二部典籍《管子》。
到了那个时候,贾璋对日讲的全部流程也熟悉起来了,也就可以担任主讲或副主讲,为陛下讲解经义了。
所以刘景安排贾璋做的事情就是阅读《管子》,就刘景分配给他的那部分内容提前写好讲章。
写好后,他需要把讲章交给刘景,再由刘景把他们讲章一起送去内阁审核。
待到内阁批准通过后,他们这些日讲官才能给陛下讲经。
所以,贾璋前来讲经值庐轮值第一天上午,一直都埋首于经典中。
直到午后陆英过来传召日讲官时,才从《管子》之中脱离出来。
在听到绍治帝的传召后,刘景带着贾璋他们几人一起前往玉熙宫小书房参与日讲。
一般情况下,日讲时分,四位日讲官会轮流担任主讲、副主讲与展书官。
贾璋目前的工作就是展书官。
这份工作的内容不算难,贾璋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在刘景、沈锦、祝均进讲经史,解答绍治帝的疑惑时,站在绍治帝身旁。
讲官讲到了哪里,他就拿着玉尺点哪里,顺便还要为绍治帝翻页。
按照刘景的安排,在绍治帝听完《舜典》前,贾璋都要做展书官;在绍治帝听完《舜典》后,贾璋再与其他日将官一起轮流排班做主讲、副主讲或展书官。
这个安排很合理,贾璋并没有反对。
因为绍治帝是成年人,不是年龄稚嫩、还需要学习经义句读的小皇帝。
所以日讲官们在讲解经史时,不用逐字逐句的解读,更不用一味地强调忠孝仁德等道德标准。
绍治帝需要他们讲解的内容不是那些,而是他们总结出来的,历朝历代的执政纲领、失误政策及原因。
贾璋一边认认真真地做他的展书官,一边旁听刘景等人讲经的方法与内容,并默默地总结经验,记在心里。
少说多记,总是不会出错的。
待到几位侍读讲解完经义,诵读声和疑问声都停止,贾璋才把象牙御制书签插到书籍之中。
他把书籍合好,将书籍和玉尺全都交给侍立在一旁的陆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