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1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大唐内忧外患,安抚也是良策。”李旦又补充一句,讲真他心里也拿不准。
  怎么说大将来瑱也没和朝堂撕破脸,大唐又是用人之际,留着也不是不行。
  “到底是该杀还是不该杀。”武则天问,为君者最忌讳的就是优柔寡断。
  就如同唐代宗李豫,要不就在来瑱武力反抗时候诛杀了他,要不就信任到底不动他。
  这两种选择选哪种都可。
  “儿臣,儿臣…”李旦没法立马做出判断,额头都出了细汗,他最受不了的就是他家母后的压迫感。
  “孙儿认为,要不就痛快的杀,要不就不动。”李隆基给出答案。
  武则天眼中带着赞赏,虽然李隆基晚年昏庸,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的确是李氏一族中最适合当皇帝的人。
  【大将来瑱虽有藩镇割据的趋势,但是并没有想做大唐的叛臣。
  在经历过裴奰一事后,他入朝谢罪,而唐代宗李豫则对他大肆封赏,任命大将来瑱为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务,看似升职但实际上却夺了他的兵权。
  不久后,宦官程元振上奏说来瑱勾结叛军,而唐代宗李豫信了程元振的话,导致流放了大臣来瑱,最后大臣来瑱死在流放途中。
  从以上行径,其实能够看出大将来瑱与朝堂的矛盾已经不是一日两日,所以到底是宦官程元振陷害才导致大将来瑱如此结局还是唐代宗李豫本意如此,想必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
  蜀
  “神迹的意思,这宦官不过唐代宗李豫的爪牙罢了,因此唐代宗李豫才不杀他!”阿斗似乎明白了什么。
  说白了,不是宦官和大将来瑱的矛盾,而且朝堂和大将来瑱的矛盾。
  刘备欣慰的看向自家儿子,通过神迹的学习他家儿子当真是长进不少。
  “那为何唐太宗李豫不直接下旨,非要借宦官之手。”刘备提问阿斗。
  “出了事情还有宦官背锅,虽然得昏庸之名,起码不会和节度使起证明冲突。”阿斗想了想,他家相父教过自己,这也算是为君之道。
  *
  唐睿宗,唐
  “皇上,你觉得的李豫对还是不对。”武则天又问唐睿宗李旦。
  只要武则天一发问,唐睿宗李旦就特别紧张,他尽量把自己代入到唐代宗李豫的处境当中,如此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但是当唐睿宗李旦真的把自己代入唐代宗李豫的处境当中,他却发现抉择真的是太难了。
  若当初就在来瑱用武力抵抗的时候杀了他,说不定也会引起内战,毕竟那些节度使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但是就这么不管,无疑是对武将的放纵,日后众将说不定就有样学样,朝堂下了他们不爱听的令他们便用武力抗旨。
  唐睿宗李旦思来想去,竟觉得唐代宗李豫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儿子觉得,他已然做了最好的选择。”唐睿宗李旦道,说完他还深深叹了一口气,为唐代宗李豫叹气。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大将来瑱被杀后的一些列的连锁反应。
  其一,大将仆固怀恩的造反,说起大将仆固怀恩的,他可算的上安史之乱中名列前三的功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