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3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匡美不认为李旦是个合格的君主, 但凡有能力的君主从不需端水。
  *
  武周
  李旦听自己并未对自己儿子动手, 心方才安了下来。
  此时的李旦光是想到日后自己要周旋于自家妹妹和儿子中间, 就觉的心特别累, 半点当皇帝的意愿都没。
  与其看着自己妹妹和自己儿子斗, 他还不如直接退位当太上皇,也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是此时朝堂上已然形成了两大势力, 一股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势力,另一个股则是以太子李隆基为代表的势力。
  唐睿宗李旦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 只会加剧双方的矛盾。
  咱们一起来看看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怎么从盟友变成了死敌。】
  天幕中出现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人现在对打的擂台上,而唐睿宗李旦则穿着裁判的衣服。
  【首先朝堂中再次出现关于李隆基太子之位不是大统的言论,之前咱们也说过,李隆基继位的确是名不正言不顺。
  依旧制,立嫡不立庶,怎么算都是李成器更有正统性,此言论出,不管结果唐睿宗是否废太子,都会恶化太子李隆基和他长兄李成器之间的关系。
  但是此计谋却被太子李隆基一方识破,根据《旧唐书·姚崇传》记载,宰相宋璟向唐睿宗李旦上奏,请求将皇子李成器、李守礼二人外放当刺史,并且还主张把太平公主派至东都洛阳。】
  *
  武周
  听神迹讲述日后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治斗争,李旦越听越觉得的心口发堵。
  他就怕自己做出什么昏庸的政策,把好不容易光复的李唐再嚯嚯完了。
  李旦深知自己接受的李唐已经不是他父皇当年的李唐,毕竟他家母后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消耗了大量的家底。
  加上几场政变,朝堂动荡不安,众臣来回站队,此时的李唐的确需要一个手腕强硬的帝王,显然自己不是。
  李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是兄弟几人里最小的,也没受过作为帝王的正统教育,治国方面一知半解。
  加上自己性格的原因,他本就是个心软和不果断的人,真的不适合当皇帝。
  【最后唐睿宗李旦听从了宰相宋璟的意见,他把李成器他们外放当刺史,但是并没有将自家妹妹太平公主赶去洛阳,而是安置在蒲州。
  除此之外,唐睿宗李旦还下令让太子李隆基监国,坐实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第一次交手中,太子李隆基赢。】
  天幕中,擂台上的太子李隆基向太平公主重重挥拳,场上的比分变成了一比零。
  *
  唐高宗,唐殿
  李旦听自己最后站在了自家儿子一方,着实松了一口气。
  讲真,他十分担心自己登基后变的和他哥李显一样昏庸,把江山社稷交给外人。
  【唐睿宗虽然把太平公主安置在蒲州,但是他却做这个坏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