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41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方明显更在乎钱,所以,叶满枝并没讲行业配套协作的优势,也没讲这次搬迁并不是普通的搬迁。
  她瞄一眼办公室的环境,确认屋里只有她们二人,便胆儿肥地说:“彭主任,目前最紧要的是处理利华厂的问题,市里可以先将这个食品工业小区批下来,把利华厂搬过去。至于那些不着急的企业,可以徐徐图之,在三至五年内完成搬迁。”
  彭静云望着她,隔了好一会儿才理解这话里的深意。
  她这是什么意思?
  先在郊区规划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由县财政出资安置利华厂,而其他食品厂就算了?
  叶满枝当然不能让其他食品厂算了,真要是那样干,岂不是把人家县里坑了?
  但旧厂改造拆迁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年也许只能完成一家工厂的搬迁。
  这样的工作,没有三五年是完不成的。
  叶满枝在报告里狮子大开口做了几百万的预算,其实真正实施起来用不了那么多钱。
  那些工厂的设备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厂房。
  而新建厂房的投资不一定需要财政出钱,工厂在市中心的地皮,可以置换出很多东西。
  不过,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不适合出现在提交给市里的报告中。
  这会儿彭静云明显误会了,以为她想用一个食品工业小区的名头,诓骗县里出资安置利华厂。
  叶满枝没解释,就让她那样误会着。
  彭静云皱眉思考许久后,摆摆手说:“你先回去吧,我跟其他同志商量商量。”
  没答应,但也没一口回绝。
  看来还是有回旋余地的。
  *
  食品工业小区的项目还没通过审批,但轻工业局往市里提交三次报告,三次都被打回的消息,渐渐就在各单位传开了。
  有人看笑话,有人瞧热闹,也有人看到了机会。
  安阳县革委会这边,分管工业的副主任徐淼专门打听了项目情况。
  “主任,食品工业小区项目,咱们安阳县其实可以争取一下!”
  董少林说:“项目还没立项,现在去争取为时尚早。”
  他最近也在关注轻工业局搞出的食品工业小区。
  安阳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比较均衡,都能排在八个县的前三名。
  但安阳县的工业发展主要依托曙光厂,而曙光厂是市属企业,安阳县就像托儿所阿姨,平时没少操心,却不是孩子亲娘。
  每年总结成绩的时候,人家说市里领导有方,说曙光厂自身努力,却很少将成绩算在安阳县头上。
  依托曙光厂,安阳县发展了几家配套工厂。
  可是,安阳县的领导们对此并不满意,抛开曙光厂,他们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工业成就了。
  徐淼说:“叶满枝那人咱都知道,属王八的,咬住就不松口。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新官上任三把火总不可能哑火吧?我瞧着这个食品工业小区至少有一半的可能会立项。这种事赶早不赶晚,等到项目正式立项再去争取,那黄花菜都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