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41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了利华厂,叶满枝另外相中了四家食品厂。
  它们的特点都是,与居民区犬牙交错,厂群矛盾尖锐,不但妨碍生产发展,还影响居民生活。
  但五家工厂的人数不少,总计1500多人。
  这么大的项目,不是叶满枝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她在局里组织了一支调研小组,将局里的笔杆子全都聚集到一起。
  一边调研,一边写兴建食品工业小区的可行性报告。
  第一版报告的初稿完成后,叶满枝只稍作修改就提交给了市革委会。
  结果第二天就被返了回来。
  市领导不同意!
  宋红军协助叶满枝办这件事,拿着报告来到她的办公室说:“果然被打回来了!”
  报告第一页上,不知被谁用红色墨水笔画了一个大大的叉。
  足可见内心有多不待见了。
  叶满枝笑道:“让市财政拿出这么多钱,给老厂搬迁,那跟扒一层皮差不多。宋局,你觉得之后该怎么办?”
  她在企业的时候与副主任们都相处得不错,所以她想将这种良好关系延续到轻工业局来。
  尽管四个副局长都是有资历有背景的,但是不影响她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宋红军就是第一个被她递出橄榄枝的副局长。
  这位与她的经历有些相似。
  在滨江钟表厂,从技术员干到副厂长。后来市里成立滨江照相机厂,他又调到照相机厂担任革委会副主任。
  这次市里成立轻工业局,又把42岁的宋红军调来当了副局长。
  虽说一路都是副职,从来没干过正职,但叶满枝与他谈过几次,觉得宋红军是个实干派。
  因此,这次需要人手帮忙时,她就将宋红军拉了过来。
  宋红军瞅瞅那个红色大叉,笑了笑说:“把第二套方案交上去吧。”
  两套方案的区别只是市财政出资比例的不同。
  他们早知道市领导同意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是要试一试的。
  宋红军让人将投资金额改一改,变成第二套方案,又迅速提交给了市革委会。
  市领导这次没有立即拒绝,隔了一个礼拜,才将画叉的方案退回轻工业局。
  次日,叶满枝又交了第三套方案。
  ……
  秘书敲门走进领导办公室,低声汇报道:“叶局那份申请又被市革委驳回了。”
  何必能扶着眼镜“嗯”了一声,问:“这是第几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