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40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哈哈哈,我的工位就在叶主任旁边,记者采访叶主任的时候,一直能看到我!”
  “还有我,虽然没找到脸,但我看到背影了!那个位置就是我的!”
  大家平时在家属院的电视室里收看新闻,见到的都是领导干部,或是各个行业的翘楚,从没想过有一天能从北京新闻里见到自己的身影。
  “咱曙光厂太光荣啦!”
  车间主任趁机动员道:“咱们越出名,越要严格要求自己,降低电视机次品率,让全国人民领略一下咱们曙光厂的军工质量!”
  “好!”
  电视机车间的工人们精神振奋地一起拍手鼓掌。
  大量的宣传报道,在提高曙光厂知名度的同时,引得全国各地的供销人员蜂拥而来。
  凡是开通了电视台的省市,都派了采购员来滨江联系电视机货源。
  安阳县的所有招待所都被全国各地的采购员住满了。
  采购员的职级不高,其实不需要厂领导出面招待,但这年头能出来跑供销的人,哪个不是有门路关系的?
  本省领导的条子、兄弟单位的条子,还有外省市领导的条子,能装满叶满枝的抽屉。
  这还不算每天不间断的各种电话。
  国内能规模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他们当地的工厂年产量才几千台。
  与其在本地等一年也未必能拿到货,那还不如来曙光厂外面等几天呢!
  叶满枝无奈道:“同志们,我们厂只负责生产,销售的事由商业部门负责,大家别在厂里堵着了,还是去商业局调货吧!”
  “呵呵,叶主任,我早就打听好了,你们每年的生产任务只有28万台,但是报纸上说你们的年产量能达到30至40万台,超出计划的十来万台,可以由你们厂自行寻找销路吧?你别找了,就直接销给我们!”
  叶满枝:“……”
  早知道她就不说大话啦,说什么30至40万台啊!
  其实只有30万台。
  哎。
  叶主任每天忧愁并快乐着。
  望一眼厂门口不间断进出的车队,她在心里默默做着打算。
  如果生产线仿制成功,就在交付广州和天津的任务以后,对厂里原有的那条半自动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到时候两条生产线同时开足马力,电视机年产量至少能达到50万台!
  *
  自打产品销往全国,叶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在单位加班。
  唯一能给她慰藉的是,曙光牌电视机的反响还不错,省里准备将“国营滨江曙光机器厂”的名字报送中央。
  曙光厂今年将代表全省的企业角逐“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叶满枝在厂里组织人手编写报奖材料,下班回家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
  “有言怎么还没回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