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96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曙光厂要是每年往广东调运10万台电视机,能极大地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当然了,生产和销售计划由革委会负责,具体细节她还得回去跟革委会商量。
  叶满枝笑了笑说:“另外,我们曙光厂可以派工程师来广州,帮广播器材厂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减少你们的财政补贴。”
  曙光厂能扭亏为盈,一方面是在省内找到了配件货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好几个重要配件有了升级。
  他们可以把压缩成本的办法分享给广播器材厂。
  秦长征摩挲着下巴问:“叶主任,仿制设备的难度不低,万一仿制失败了,那我们省里出的200万美元怎么办?”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会尽量还外汇,如果没有外汇,就用产品抵扣。以现在的出厂价来算,1万台电视机的货款差不多能抵402万,到时候就根据当时的出厂价抵扣。你们省里要是从国外进口整机,那不是也得花外汇嘛。”
  秦长征思考良久后,点点头说:“叶主任,我得先跟厂里的其他同志商量一下,能否拿出那么多外汇,还得看省领导的意思。”
  “行,你们尽快给我答复吧。”叶满枝笑道,“如果广州这边行不通,我们还得赶紧联系其他电视机厂。”
  秦长征并不是她的唯一选择。
  她已经跟皮姆公司约好了,在四月之前给出明确答复。
  秦主任要是想拖沓一两个月,她可等不了。
  *
  走出厂大门,潘昆仑担忧道:“双方合作的麻烦其实不少,他们省里万一想独自出资320万美元呢?”
  “那就给他们好了,到时候咱派人来广州学习学习,改进一下咱们现有的设备。不过,”叶满枝摇摇头,“即使他们省里真有这么多外汇,也未必会用在二手电视机生产线上。我不担心他们独吞,就怕人家不肯出钱。”
  电视机跟收音机差不多,都带点休闲娱乐性质,并不是非用不可的东西。
  这次国家拿出几十亿美元,计划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大部分与民生相关。
  比如农业用到的化肥是跟吃有关的,化纤厂生产的的确良是跟穿有关的。
  电视机不当吃不当穿,也不是特别紧要,人家省里未必愿意拿出几百万发展电视机。
  潘昆仑假设了另一种可能,“他们要是真的拿出200万美元,也许会要求将生产线放在广州。”
  “行啊,那就让他们负责仿制,咱还省心了呢。”
  曙光厂的电视机业务已经扭亏为盈了,晚两年拿到生产线对曙光厂影响不大。
  她不怕人家提要求,就怕对方想也不想地拒绝。
  那样的话,引进生产线的事就彻底没戏了。
  ……
  秦长征的行动还算迅速,叶满枝只在广州等了四天,便得到了对方的答复。
  “我们省里愿意引进两条电视机生产线,但是只能先出100万美元。我们的出资比曙光厂少,设备引进后可以先交给曙光厂,由你们负责仿制。”
  有总比没有好。
  叶满枝颔首说:“可以,但是这就需要引入第三家企业了,到时候我们也许要仿制4条生产线,两年之内未必能交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时间可以延长到三年,但你们的电视机投产后,每年要往广东调入10万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