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9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家家公司去考察,显然没有打广告来得方便。
  他将其他组员喊来一起商量,主要是询问外贸部和四机部的同志,这样打广告是否可行。
  外贸部的同志说:“咱们之前派员参加保加利亚的商品展览会,也在当地报纸上打过广告,做广告其实是可行的。”
  既然有过先例,那大家就敢放手去干了。
  李主任请向导帮忙,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则求购信息。
  版面不是很大,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广告效果很不错。
  广告登出的第二天,考察组就接到了一位电视机代理商的电话。
  据说,他是松下和东京芝浦电视机的代理商,可以帮他们联系这两家公司的彩电生产线。
  双方最好能在东京见上一面。
  岳松梅半捂着听筒,跟李组长请示是否能去东京。
  得到首肯后,她正要答应对方,确听对面突然换成中文问:“你们是华人吗?”
  “对,我们是来日本考察生产线的,”岳松梅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连忙问,“您也是华人吗?”
  对面笑道:“我是在这里做生意的华侨。”
  双方没有语言障碍了,李主任接过听筒,亲自向他介绍了对生产线的要求。
  听闻这是祖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老华侨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帮他们拿下最优惠的价格。
  考察组先不要着急,留在原地等他消息。
  放下电话后,李主任问:“怎么办?咱们能等吗?”
  按照大家的计划,大年初二开始就要去其他工厂继续考察了。
  潘昆仑说:“那就再等等,这位同志要是能拿到最优惠的价格,咱们就不用到处跑了。”
  松下和东京芝浦都是大公司,生产工艺比小公司更先进。
  考察组决定留在京都等一等,而叶满枝和潘昆仑则决定抽空去大阪看看。
  他们接到了来自皮姆电子公司的电话,对方有意转让黑白电视机生产线,想邀请他们去大阪洽谈。
  皮姆公司也是日本能生产电视机的18个厂商之一,但他们只有黑白电视机业务,且规模比较小,考察组并没将其放进考察名单里。
  叶满枝不在乎对方的规模,特意带着翻译和向导往大阪跑了一趟,得到了公司社长的亲切招待。
  “渡边先生,你们的整机生产线和显像管生产线都能转让吗?”叶满枝问。
  “可以。但我们以前是生产显像管的,从公司成立就开始用这两套显像管生产线,已经用了11年,折旧率比较高,没有整机生产线维护得好。”
  叶满枝故意露出不太满意的样子,与潘昆仑交头接耳,“他们这两条生产线咋样?”
  潘昆仑一边配合她摇头,一边肯定地说:“显像管生产线老旧一些,其实跟松下的生产线差不多,只多用了一年。但整机生产线的状态比松下的好多了,使用年限应该不超过八年。”
  这种小工厂的生产线肯定是跟大公司买的,思及此,叶满枝问:“渡边先生,您这两条生产线是从哪里采购的?”
  “日立公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