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8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竹筠回来几天,已经了解了这几年的大致情况。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当年她的门生故吏不算少,大家也许各有各的苦衷,但真正雪中送炭的只有叶满枝和赵桂林。
  她没对叶满枝说太多感谢的话,转而问起了她最近的工作和生活。
  叶满枝说:“曙光厂这几年还算比较稳定,因为持续有出口订单,所以生产几乎没有停止过。连续三年都是全省轻工行业出口创汇第一名,汽枪年年出口中东,已经让中东市场饱和了。电风扇也在外销市场上很受欢迎,现在是主要创汇产品。”
  “不过,考虑到这两种产品自身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去年又上马了黑白电视机项目……”
  夏竹筠放下茶杯问:“电视机的亏损不少吧?现在省财政还是市财政给你们补贴?”
  “滨江市财政补贴的,不过我们厂里组建了电视机设计室、办了工人大学,还找了不少专家教授来给电视机会诊,已经将成本压缩了很多,现在每台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只亏损9块钱。”
  叶满枝介绍曙光厂的情况,又顺带着提了省里和市里的局势。
  夏竹筠听得很认真。
  她在干校既要学习,又要下地干农活。
  尽管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读书看报,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但是她久不在机关单位活动,有些情况还需要慢慢熟悉。
  叶满枝讲得口干舌燥,喝空一壶茶以后,她踌躇片刻,问出了自己的担忧。
  “您这次回来,省里为您安排工作了吗?”
  曾经的省工业厅已经取消了,如今省里的工业工作由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统筹。
  夏竹筠从干校回来,不可能再回原单位工作。
  “省革委会要组建一个新部门,”夏竹筠说,“将现有的省化轻工业公司和省机械局合并,成立省工业局,我暂时担任工业局筹备组的组长。”
  叶满枝惊喜地问:“那工业局正式成立以后,您是不是可以当局长啦?”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的。”
  叶满枝望向旁边的方知然,两人眼里都难掩喜悦。
  “不过,干革命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谨小慎微,”夏竹筠对二人说,“咱们今天见这一面以后,你们都回去继续认真工作、参加劳动,一切照旧,跟从前一样行事。”
  两人都郑重答应。
  夏竹筠想留她在家里吃饭,但叶满枝婉拒了。
  她就在滨江工作,想吃饭随时能一起吃。
  而方知然只请了两天假,明天又得赶回生产队劳动。
  还是把时间留给这对母女说体己话吧。
  *
  夏竹筠的回归,让叶满枝感觉世界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日子好像也更有奔头了。
  她回家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吴峥嵘,又让闺女往姜所家里送点东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