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7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叶满枝介绍道:“咱们今年只招了两个班,一个电子专业的,一个机械专业的,届时会以工程师、老工人和教师三结合的方式向学员授课。工人大学就是要与工厂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除了每天必需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及数学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还希望学生们可以帮助生产一线解决一些实际遇到的问题。”
  学生解决不了的麻烦,就该由老师上场了。
  所以,希望老师们有个心理准备,来工人大学任教的话,还得帮车间解决一些困难。
  物理系的孙老师问:“叶主任,咱们这届学生的理科基础怎么样?”
  叶满枝向他们介绍了这次的选拔方式,笑道:“肯定是优中选优的理科人才。”
  孙老师微微颔首,没有其他问题了。
  省大去年招进来的那批工农兵大学生,理科基础太差了,物理教研室还得派人给他们补习中学物理知识。
  曙光厂这批学生要是理科基础好,她讲起课来也能更有干劲。
  叶满枝带大家参观了忙碌的车间、未来要上课的教室,以及职工食堂。
  “咱们工人大学距离市区比较远,又是全日制办学的,所以以后各位老师的三餐可以在我们职工食堂解决,厂里还在家属院里准备了几间集体宿舍,如果时间太晚赶不回市里,老师们可以在宿舍休息。”
  老师们当时都很矜持地没表示什么。
  但是回省大报名的时候,13人中有11人报了名,另两人是研究光学的,去了曙光厂似乎没什么用武之地,因此便没报名。
  叶满枝接到省大的答复时,心里还有些惊讶。
  她以为能有七八位老师愿意来就不错了,没想到能来11人。
  不过,站在老师们的角度来看,曙光厂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高校开门办学以后,老师们要去工厂、农村和部队开设课堂。
  与其他单位相比,曙光厂管吃管住、生源好、领导支持、工作环境也不错,那大家当然愿意去啦!
  “叶主任,工人大学需要多少名教师?11人多不多?”校长问。
  叶满枝赶紧说:“不多不多!热烈欢迎老师们来曙光厂授课!”
  曙光厂不用给老师开工资,只出交通和伙食补贴,再给点粮票肉票。
  别说11人了,就算是110人她也能吃得下。
  老师不比大学生厉害嘛!
  厂里的一些技术难题,可以让老师们帮忙解决!
  这可太划算了!
  她放下电话就联系后勤,赶紧把老师们的宿舍打扫出来,尽量安排条件好一点的两人间或三人间。
  “主任,咱们还有空的单间,要不要给老师安排单间?”
  “不用了,就住集体宿舍。”
  条件搞太好容易引人侧目。
  *
  与厂里挖工程师的进度相比,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招生工作简直进展神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