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终以87票全票通过。
  当场将学校名称拟定为“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
  在叶满枝看来,办一所大学,比到处挖人容易多了。
  曙光厂有闲置车间,将车间打扫出来,摆上桌椅,再找几个老师就能开班上课。
  跟市里报备以后,厂党委一边邀请老师,一边抓紧时间公布招生细则。
  去年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全厂只有三个名额,挺多落选的工人都很遗憾。
  所以,这次的招生简章公布以后,全厂职工都轰动了!
  “芳芳,芳芳,别干了!快去外面看看!”
  “怎么了?”吕芳芳观察着自己手中的铸件,“啥事着急忙慌的?”
  “七二一大学的招生简章贴出来了!”苏秀梅喘着粗气,指向外面说,“快去看看,这次有60个名额!”
  “哐当”一声,手里的铁疙瘩掉到工作台上,吕芳芳慌忙问:“怎么招这么多人?有啥条件?还是单位推荐吗?”
  “哎呀,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门口的布告栏前,熙熙攘攘挤满了工人。
  两人站在人群最外面,只能踮着脚向内张望。
  “陈志胜,”吕芳芳抻着脖子喊道,“你给大家伙念一念红纸上的内容!”
  站在最前排的陈志胜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青年同志们,工友们!我们已经经历了二十二个社会主义春天,我们的革命任务光荣而艰巨!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所描绘的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宏大的又红又专的队伍,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根据‘七二一指示’精神,我厂正式创立了‘滨江曙光机器厂七二一工人大学’。我们的工人大学就是培养和造就这支队伍的革命熔炉之一……”
  大家屏息听着他的高声诵读,不禁紧张得攥紧手心。
  这可是大学!大学啊!
  谁会不想上大学啊!
  现场上百号人不约而同保持安静,等着陈志胜介绍接下来的内容。
  “本次招生共计60人,分为电子专业班和机械专业班。按照七二一指示学制要缩短的要求,本校学制为2年,全日制脱产学习。”
  “招生范围:全厂所有工人及车间技术员。招生要求: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
  陈志胜提高音量说:“下面就是选拔要求了,大家都注意听啊!”
  吕芳芳与苏秀梅双手交握,紧张地等着最重要的内容。
  “凡符合招生要求的同志均可报名,本次选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审查。”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和语文笔试,此阶段择优录取200人。国家级劳模、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可额外加10分,省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7分,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5分,区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3分,厂级个人奖项可额外加1分。”
  “各级集体奖项,如先进车间、光荣班组,均可额外加1分。‘学习语录积极分子’可额外加2分。”
  “同级奖项最多可累计三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