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36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造福的发言稿是厂领导班子一起斟酌出来的,主要介绍曙光厂的几项优势。
  一是有现成的设计方案,科研人才的底子很厚,生产线到位就能立即投产。
  其次是曙光厂军转民之前有雷达业务,转产电视机以后,制造雷达的那批工人可以转去生产电视机,算是不需要过多培训的熟练工人。
  这样的话,在技术工人这方面,就能与无线电二厂打个平手了。
  第三是曙光厂有现成的闲置厂房,无需市里另外出资建设。
  对于市革委会来说,只要把这条生产线交给曙光厂,不用额外多出一分钱,就可以坐等税收和上缴的利润。
  再有就是叶满枝曾经跟省领导说过的大话,如果彩色电视机研制成功,曙光厂愿意自行筹措资金,采购一条彩电生产线。
  王造福将发言稿完整地背了下来,自觉发挥不错,鞠躬以后,意气风发地返回了座位。
  叶满枝心里默念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带头给他鼓了掌,又很快将注意力放到了无线电二厂的发言上。
  总的来说,除了第一点,曙光厂提出的所有条件,无线电二厂都能达到。
  他们虽然还没有试制过黑白电视机,但是已经取得上广厂的许可,届时会使用他们的设计方案。
  仔细对比的话,双方的所有优势都是一样的,而且无线电二厂近些年一直在生产收音机,而曙光厂的雷达已经停产五年了。
  从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来说,无线电二厂还要更有优势一些。
  方主任问:“双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无线电二厂的几个厂长没说话,回头望了一眼曙光厂的方向。
  叶满枝主动举手问:“方主任,可以给我们五分钟讨论时间吗?”
  “那咱们就休会五分钟,大家都放松放松。”
  叶满枝笑着道了谢,将己方人员都召集到了一起。
  康健感觉情况不太乐观,其实前排那些市领导没几个是懂技术的。
  电视机本来就是个高科技产品,让他们看看电视节目还行,投资建厂的事他们未必懂。
  他蹙眉说:“事情进展到这一步,两厂的条件其实差不多,最终还得看市领导更中意哪家企业了。”
  实力旗鼓相当,拼的就是谁更受领导青睐。
  他瞅瞅王造福。
  这个女婿似乎不是很能拼赢的样子。
  王造福被他瞅得心里发毛,将目光挪开了。
  叶满枝抬手制止道:“时间有限,先不要说丧气话,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她不可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王造福和赵副主任身上。
  对方毕竟只是副主任,万一事情没办成,对他们翁婿俩其实没什么影响,但曙光厂的损失可就大了!
  她低声介绍了自己临时想到的第二套方案,环视众人说:“时间紧张,咱们班子内部先进行一次临时投票,同意采用这套方案的同志请举手!”
  语毕,她率先举手表态,紧接着田春山、苗素芬等人也纷纷举了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