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小面馆 第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细论起来,她只是自己努力经营自己的铺子,没有使阴私手段害过人,旁人经营不善关张了,也不能赖她生意好吧?
  八卦完,沈渺便跟药罗葛道别了。
  药罗葛还追问不休:“沈娘子真不想租吗?真不动心吗?一月只要三十贯,河边的两层铺呐!”
  沈渺斩钉截铁:“不!”
  她快步跑走,扭头便去路边老妪提篮子来卖的小摊上买新鲜粽叶去了。
  临近端午,街上卖九子粽、艾叶、松子和五色丝的挑担小贩多了起来。
  沈渺当然也不能错过端午大节。
  她为此想了一道应景的新菜。
  除此之外,济哥儿和谢祁都将休沐回来过节——大宋法定节假日,端午休沐一日。
  还有,她答应了要给九哥儿做烧肉粽的。
  虽然此时汴京城的粽子绝大部分都是甜的。做法是:“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注]。本朝著名美食评论家苏轼也曾曰过:“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他竟然爱吃杨梅棕。好小众啊。
  但沈渺,是一个坚定的咸粽子主义者。
  不管!端午就得包肉粽!肉粽!
  第97章 烧肉粽子
  你吃过最好吃的粽子是怎么样的呢?
  对于沈渺而言, 最好吃的粽子,是前世外婆包的烧肉粽。
  外婆祖籍在闽南,做得一手古早味闽南烧肉粽。她年轻时便远嫁北上, 外曾祖父母离世后便再也没回过家乡。于是在大枣粽和白糖粽横行的北方, 她是当时整个北方小镇里唯一坚持每年包咸粽的人。
  她家里那么多厨子,过一个端午节能包出七八种口味的粽子来,沈渺的爸爸就包过榴莲粽子,熏得家里的厨房好几日都散不去味道;还有一年,她爷爷还跟一个衢州人学会了酸辣味的酸菜粽子, 学得还是特辣版本,那年吃得全家连着两日上厕所都辣得臀眼子疼。
  和这些相比, 外婆的烧肉粽都不算不合群了。
  但沈渺心里,还是包含思乡之情的外婆包得粽子最好吃。
  沈渺前世是混血串秧子——哦, 混的南蛮与北夷,虽然是没出中国的混血,但距离够远。
  这导致她很多饮食习惯都十分北方,爱吃牛羊肉、爱吃面食和炖菜, 唯独在粽子上与外婆保持了一致。这让外婆从小便爱她,总抱着她摇啊摇说还是渺渺最像哇嘛(外婆)咯。
  她会搂着她手把手教她包粽子,还常常偏心眼, 专门给她包塞两个咸蛋黄、藏了无数大干贝的巨大烧肉粽,其他表兄妹想拿,都会被外婆用筷子敲手, 通通不给吃。
  后来家里人都知道, 锅里只要出现那种两只拳头大的巨无霸肉粽子,就是专门留给她的——“渺渺专属粽”。
  外婆曾说过,看小小的她坐在门槛上, 两手抱起硕大的三角粽子啃,她能看一天都不腻。
  或许如今沈渺也时常忍不住给湘姐儿做巨大食物的根源,便来自于此吧。她看着扎着俩丸子头、白胖可爱的小孩儿抱着大大的食物啃,那吃得晃手晃脚、香喷喷的样子,也百看不厌。
  后来上了大学,外婆都要用真空包装和冷链,千里之外为她投送烧肉粽。即便那时的沈渺早也学会了各式各样粽子的做法。但外婆走后,她也代替外婆,成了家里唯一还做烧肉粽的人。
  她没在八闽大地生活过一天,却托了外婆的福,学会了炸醋肉、五香条、裹烧肉粽、做粿。
  节日承载历史,食物承载情感。
  有时候这种情感能因为食物而留存很长很长时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