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1 / 2)
“想想种地也真是个辛苦活,种下去后一年半载才能吃上,天旱了不行,涝了也不行,那等田亩多的,还要时不时地去除草捉虫、浇水浇肥。”
所以他过去即使总想着去陆上生活,想的也是城里而非乡下,种地这等事离水上人太远,想想就觉应付不了,要是靠种地吃饭,他迟早饿死。
东西种下,离收获还早,除了每日换换水、浇浇水,不用再做什么,因以前没种过,一家子还觉得是个好玩的事,像是浇水换水的活,往往都轮上钟洺和苏乙,钟涵就抢着做了,还天天比划它们又长高了多少,拿了几个小竹片做记号。
一晃到了二月底,唐大强撑船,带着钟洺一起去了趟虾蟆澳,为的是请林阿南来修屋。
本说既然唐大强去,钟洺就不用跟着了,钟洺却念着去虾蟆澳的路上途径鱼山澳,还能再去上回去过的红树林里捉蟹赶鸭。
海鸭子味道好,不是农家家养的鸭子能比的。
最要紧的是那片海他尚未好生下潜探过,不如趁此机会随船过去,看看能不能遇见好海参,赶在二月里卖一回。
不过因村澳之间离得远,音信不通,他们实则也不知这会子林阿南在不在虾蟆澳,去了后能见到人最好,见不到就托他家里人递个话。
依唐大强和钟春霞的意思,是想在入夏前把水栏屋修完,夏天人挤人,一起睡在船上最是憋闷,今年要是能搬进大屋子里度夏,想想就心情好。
他们平日俭省,好不容易咬牙花一笔大钱,就愈想早日见着结果。
去的路上,唐大强跟钟洺说闲话打发时间,提起几句自己的旧事。
“我老家比虾蟆澳还远,挨着的那座山叫螺山,那山的走向很有意思,朝海的方向像开了个口子,远看像个横着放倒的海螺,所以那地方就叫螺口澳。”
唐大强感慨地指了指船下水路,“当初我来白水澳,走的就是这条路。”
其实在钟洺的记忆中,二姑父很少说起自己的老家事,自己长这么大,都还不怎么清楚二姑父当初为何会带着老娘,大老远跑到白水澳定居。
要不是他成功娶到二姑,估计都难在这里立足,因村澳之间,别看平常不会没来由地生出事端,其实真要有外乡人搬来,澳里人往往会有些排外,且你寡母孤儿,没个亲族撑腰倚靠,很是吃亏。
说到底,全凭二姑父有一身打鱼的好手艺,而且来时孙阿奶手里也有一笔银钱,算不得一穷二白起家,这才能让钟家松口嫁人。
后来有了钟家帮扶,日子越过越好。
“二姑父,你和孙阿奶再没回过老家?”
钟洺不禁问了一句。
“没回了,最多去那附近的岛上给我爹上个坟。”
这次唐大强依旧没提当时为何背井离乡,钟洺识趣地没多问。
这么多年下来,他深知二姑父母子二人的秉性没得说,所以定不是他们干了什么伤天害理,在村澳里无法立足的事。
因这样的想法,他连带着也对那螺口澳没了什么好印象。
海路一程,将近两个时辰,多亏了特地赶在天刚蒙蒙亮时就出发,一路顺风而行,到虾蟆澳时未到中午。
巧的是林阿南前两日刚回来,这才没歇多久,又有新生意上门,见是钟洺,很是热情。
比起之前见识过的鱼山澳,虾蟆澳的水栏屋更多,听林阿南的意思,他们澳里除了确实穷得叮当响,家里娃娃连裤子都穿不起,只能光屁股到处跑的人家,其他水户已没有住在船上的了。
他把二人请到自家的屋内,商量明白唐家要盖什么样的屋,划出几间房,又算出需要多少银子。
“因知晓地方,我不用再为量屋专门去一趟,阿叔要是信得过我,就直接给我五成银子,包括木头钱,待买齐了我直接使船运去,更省工夫。”
唐大强是带了三十两银子来的,对此早有些预料,毕竟钟洺早就跟人家说过,要将自家水栏旁边的那片地方空出来,到时给二姑家这门亲戚用。
“你替我们村澳盖了那么多间屋,全都结结实实,哪会不信你。” ↑返回顶部↑
所以他过去即使总想着去陆上生活,想的也是城里而非乡下,种地这等事离水上人太远,想想就觉应付不了,要是靠种地吃饭,他迟早饿死。
东西种下,离收获还早,除了每日换换水、浇浇水,不用再做什么,因以前没种过,一家子还觉得是个好玩的事,像是浇水换水的活,往往都轮上钟洺和苏乙,钟涵就抢着做了,还天天比划它们又长高了多少,拿了几个小竹片做记号。
一晃到了二月底,唐大强撑船,带着钟洺一起去了趟虾蟆澳,为的是请林阿南来修屋。
本说既然唐大强去,钟洺就不用跟着了,钟洺却念着去虾蟆澳的路上途径鱼山澳,还能再去上回去过的红树林里捉蟹赶鸭。
海鸭子味道好,不是农家家养的鸭子能比的。
最要紧的是那片海他尚未好生下潜探过,不如趁此机会随船过去,看看能不能遇见好海参,赶在二月里卖一回。
不过因村澳之间离得远,音信不通,他们实则也不知这会子林阿南在不在虾蟆澳,去了后能见到人最好,见不到就托他家里人递个话。
依唐大强和钟春霞的意思,是想在入夏前把水栏屋修完,夏天人挤人,一起睡在船上最是憋闷,今年要是能搬进大屋子里度夏,想想就心情好。
他们平日俭省,好不容易咬牙花一笔大钱,就愈想早日见着结果。
去的路上,唐大强跟钟洺说闲话打发时间,提起几句自己的旧事。
“我老家比虾蟆澳还远,挨着的那座山叫螺山,那山的走向很有意思,朝海的方向像开了个口子,远看像个横着放倒的海螺,所以那地方就叫螺口澳。”
唐大强感慨地指了指船下水路,“当初我来白水澳,走的就是这条路。”
其实在钟洺的记忆中,二姑父很少说起自己的老家事,自己长这么大,都还不怎么清楚二姑父当初为何会带着老娘,大老远跑到白水澳定居。
要不是他成功娶到二姑,估计都难在这里立足,因村澳之间,别看平常不会没来由地生出事端,其实真要有外乡人搬来,澳里人往往会有些排外,且你寡母孤儿,没个亲族撑腰倚靠,很是吃亏。
说到底,全凭二姑父有一身打鱼的好手艺,而且来时孙阿奶手里也有一笔银钱,算不得一穷二白起家,这才能让钟家松口嫁人。
后来有了钟家帮扶,日子越过越好。
“二姑父,你和孙阿奶再没回过老家?”
钟洺不禁问了一句。
“没回了,最多去那附近的岛上给我爹上个坟。”
这次唐大强依旧没提当时为何背井离乡,钟洺识趣地没多问。
这么多年下来,他深知二姑父母子二人的秉性没得说,所以定不是他们干了什么伤天害理,在村澳里无法立足的事。
因这样的想法,他连带着也对那螺口澳没了什么好印象。
海路一程,将近两个时辰,多亏了特地赶在天刚蒙蒙亮时就出发,一路顺风而行,到虾蟆澳时未到中午。
巧的是林阿南前两日刚回来,这才没歇多久,又有新生意上门,见是钟洺,很是热情。
比起之前见识过的鱼山澳,虾蟆澳的水栏屋更多,听林阿南的意思,他们澳里除了确实穷得叮当响,家里娃娃连裤子都穿不起,只能光屁股到处跑的人家,其他水户已没有住在船上的了。
他把二人请到自家的屋内,商量明白唐家要盖什么样的屋,划出几间房,又算出需要多少银子。
“因知晓地方,我不用再为量屋专门去一趟,阿叔要是信得过我,就直接给我五成银子,包括木头钱,待买齐了我直接使船运去,更省工夫。”
唐大强是带了三十两银子来的,对此早有些预料,毕竟钟洺早就跟人家说过,要将自家水栏旁边的那片地方空出来,到时给二姑家这门亲戚用。
“你替我们村澳盖了那么多间屋,全都结结实实,哪会不信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