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9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一会儿,她身上脸上被人推来挤去,眼看就要再倒下去。
  她的仆人王妈抱着包袱不敢丢,只能跟在她身边喊:“别推别挤,都让让,让让,让我们出去。”
  外面的人黑潮一般涌进来,眼看两人要涌没在人群之中发生踩踏事故,春妮实在看不过眼,跟着挤过去,一手挥开她身边的人,护着她往外走:“你孩子长什么样?我帮你看看。”
  “他,他今年有两岁,穿着蓝色短褂,脑袋剃光了头发,只有耳后留两撮……”女人反应不慢,立刻将孩子特征报出来。
  “你看那个是不是?”春妮眼睛尖,不等她报完,一眼看到被区明顶在脖子上,正在哇哇大哭的穿蓝褂小男孩。
  女人大喜过望,就要跑过去接孩子:“安仔!”
  春妮眼疾手快,急忙拽住她,道:“别着急,抱他的人我认识。”说着,她冲那边用力挥了挥手:“区明,这里!”
  两方穿越人海顺利会合,女人抱着孩子不撒手,几乎软倒。春妮看她和王妈两个女人家被挤得实在艰难,让几个小伙子跟在左右,随着人群一齐涌到里面,找了个略微宽敞的地方坐下来。
  山洞里已经挤了不少人进来。
  春妮看见,有人趿草鞋,有人捧茶壶,有人提着小马扎,还有人拿着席子原地铺展开,取出一副叶子牌招呼熟人亲友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玩起了牌。洞口处,巡警冷白的手电筒时不时扫过,洞壁两侧,两点煤油灯闪着幽幽的黄光。哪怕耳边轰雷阵阵,炸弹就在耳边炸响,他们竟是对这样的情形已经熟视无睹,甚至安之若素。
  “哎呀,还没多谢你。小姑娘,小伙子,谢谢你们帮忙找回我家安仔。”旗袍女人拍着儿子哄了半天,终于想起来多谢眼前的大功臣。
  春妮顺势跟她寒喧,得知她夫家姓黎,竟是从海城开始,就跟自己坐的同一班船,同样在天门码头下的船,还进了同一间旅馆。
  黎太太为这样的巧合欣喜不已:“我们家安仔从上了船就开始不舒服,病了小半个月,不然,说不定我早跟妹妹认识了。”
  言谈中,黎太太告诉春妮,她丈夫是双城政府的雇员,两人婚后育有一女。原本该在三年多前就随着丈夫撤离到双城,只是临离开前她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为了母子俩的安全,黎太太不得不撇下丈夫爱女,先回海城娘家安胎,直到三年后,孩子满了两岁,才敢带他上路同丈夫会合。
  她又问起春妮到双城的目的,春妮将学校办分校这事告诉了她。
  因为要调查付鸿民的事,来之前春妮就跟众人统一了说辞,先打着办分校的旗号,将双城教育部的几号人摸熟再说。
  黎太太惊喜道:“哎呀,我先生就是教育部的,这件事到时候我可以让他来帮你们。”
  教育部?
  出门见彩啊!
  春妮跟李德三对视一眼,笑道:“那可不是巧了,到时候还需仰望黎先生关照一二。”
  黎太太满口答应:“仰望不敢当,你们可是我安仔的救命恩人。”
  这时,因为差点弄丢少爷,一直不敢作声的王妈见缝插针,拍了春妮一句马屁:“顾小姐年纪轻轻,竟然都能办学校了,真能干。”
  黎太太原还没注意,这时方疑道:“是啊。你一个小姑娘,学校怎么会放你出来办这么大的事?”
  春妮早就因为这副少女的容貌不知让多少人看扁过,她又不是在说瞎话,故而丝毫不怵,拿出应付人的那套说辞,打消了黎太太的疑虑。
  这时已近晚上八点,进入防空洞的人越来越多。闷窄的防空洞里很快被咸菜味,汗臭味,脚臭味等各种味道填满。
  春妮见他们对这套程序似是熟极而流,早就忍不住好奇心,问旁边的本地人:“大哥,你们都好镇定啊,怎么都不怕的?”
  “小妹子刚来我们城里不久吧?”大哥拍了拍头上从洞顶簌簌落下的灰,道:“小鬼子三天两头都要来炸一回,天上一嗡嗡,老子们就晓得他们要拉什么屎,怕有个屁用?待到一炮轰死了,谁也不认识谁。政府给你包埋,不要你出板子钱,还有这么多人作伴下去摆龙门阵,啷个不划算嘛?”
  春妮:“……”都说蜀人天生乐观,天塌下来当棉被盖,果真百闻不如一见。
  玩笑归玩笑,接下来大哥照他的经验跟春妮估计了一下,至少还有一两个小时出得去,还老道地安慰这一干妇孺:“不怕的啊,出去了吃个盐茶鸡蛋。这边天门码头日夜都有宵夜卖,饿不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