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42节(4 / 4)
闹吧,闹吧,他巴不得闹得越凶越好。也就这群御史对这件事揪着不放,也真好意思为难一个六岁的孩子,都不嫌害臊。
御史们真不嫌,本朝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即谏官可以通过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未必要掌握证据,即便言有未当,亦不加罪。
皇上此举的本意是在畅通朝政,调动言官上书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揭发大案。但可惜的是,实行过程中出了一点小差错,谏官们光顾着相互攻讦,党同伐异了,倒是没几个真心念着遏制腐败,澄清吏治。
待一大一小迈进大明殿后,整个殿中所有的眼睛都投到了他们二人身上。
这两人完全没有来被问罪的自觉,精神不知道有多好。
唐郢觑着宋允知,心中思索着这回宋允知能有几成把握能够全身而退。其实今日这出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直以来国子监跟陛下将这个小崽子捧得太高了。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样处处优秀的“神童”,若是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哪怕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也会被人一再放大。
由此可见,好口碑本身有利有弊,但是世人总是执着于赞美之声,想要求一个“完人”形象,包括唐郢自己,也是如此。完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希望这小崽子撑得住,至少别牵连到他身上。 ↑返回顶部↑
御史们真不嫌,本朝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即谏官可以通过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未必要掌握证据,即便言有未当,亦不加罪。
皇上此举的本意是在畅通朝政,调动言官上书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揭发大案。但可惜的是,实行过程中出了一点小差错,谏官们光顾着相互攻讦,党同伐异了,倒是没几个真心念着遏制腐败,澄清吏治。
待一大一小迈进大明殿后,整个殿中所有的眼睛都投到了他们二人身上。
这两人完全没有来被问罪的自觉,精神不知道有多好。
唐郢觑着宋允知,心中思索着这回宋允知能有几成把握能够全身而退。其实今日这出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直以来国子监跟陛下将这个小崽子捧得太高了。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样处处优秀的“神童”,若是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哪怕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也会被人一再放大。
由此可见,好口碑本身有利有弊,但是世人总是执着于赞美之声,想要求一个“完人”形象,包括唐郢自己,也是如此。完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希望这小崽子撑得住,至少别牵连到他身上。 ↑返回顶部↑